[發明專利]形成熱交換管的方法和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80060263.0 | 申請日: | 2012-1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998890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7-16 |
| 發明(設計)人: | P.L.克拉維特;S.本達普迪;J.J.科文頓 | 申請(專利權)人: | 開利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8F1/02 | 分類號: | F28F1/02;F28F1/42;F28F13/18;B21C23/08 |
| 代理公司: | 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鄧雪萌;傅永霄 |
| 地址: | 美國康*** | 國省代碼: | 美國;US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形成 熱交換 方法 裝置 | ||
一種用于滿載制冷劑的蒸發器的熱交換管(10)包括管(12)主體和位于所述管主體中用于輸送冷卻介質穿過其中的多個通道(14)。一個或多個外壁紋理元件包括在所述管主體的外壁(26)上以改善冷卻介質與一定體積的沸騰冷卻劑之間的熱能傳遞。一種形成用于滿載制冷劑的蒸發器的熱交換管的方法包括將坯料(16)推進擠壓區段(22)并使所述坯料形成兩個管對半件(24),其包括外壁和具有多個通道對半件(30)的內壁(28)。在所述外壁和所述內壁中的一個或多個上通過一個或多個旋轉模具(34)形成紋理元件,并接合所述兩個管對半件以形成所述熱交換管。
發明背景
本文公開的主題是關于熱交換器。更具體來說,本發明是關于形成用于微通道熱交換器的增強管。
本發明的微通道熱交換器系統是制冷劑對空氣設備。這些系統包括一般由鋁形成的多個微通道管。管每個含有使制冷劑流動從其中循環穿過的許多通道或進出口。來自制冷劑流動的熱能一般沿著相對于管中流動的交叉流動取向消散到空氣流動。這種微通道熱交換器一般應用于機動車輛冷卻系統。
典型的工業空氣調節和制冷系統包括制冷劑蒸發器或激冷器。激冷器將熱從進入單元的冷卻介質移走,并將更新的冷卻介質傳送到空氣調節或制冷系統以實施結構、器械或指定體積的冷卻。制冷劑蒸發器或激冷器使用液體制冷劑或其它工作流體來完成這項任務。制冷劑蒸發器或激冷器將冷卻介質(如水或其它流體)的溫度降低到低于可從環境條件獲得的溫度。
一類激冷器是滿液式激冷器,其一般包括一般為圓形的熱交換管,熱交換管浸沒在具有特定沸騰溫度的一定體積二相沸騰制冷劑中。激冷器處理冷卻介質,通常是水。冷卻介質進入蒸發器并被傳送到熱交換管。經過管的冷卻介質將其熱能釋放到沸騰制冷劑。
發明概要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用于滿載制冷劑的蒸發器的熱交換管包括管主體和位于管主體中用于輸送冷卻介質穿過其中的多個通道。一個或多個外壁紋理元件包括在管主體的外壁上以改善冷卻介質與一定體積的沸騰制冷劑之間的熱能傳遞。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滿載制冷劑的蒸發器包括一定體積的二相制冷劑和浸沒在所述體積制冷劑中的多個熱交換管。所述多個熱交換管中的至少一個熱交換管包括管主體和位于所述管主體中使冷卻介質流動穿過其中的多個通道。一個或多個外壁紋理元件位于管主體的外壁上以改善冷卻介質與所述體積二相制冷劑之間的熱能傳遞。
根據本發明的又一方面,一種形成用于滿載制冷劑的蒸發器的熱交換管的方法包括將坯料推進擠壓區段并使所述坯料形成兩個管對半件,其包括外壁和具有多個通道對半件的內壁。在所述外壁和所述內壁的一個或多個上通過一個或多個旋轉模具形成紋理元件,并接合兩個管對半件以形成熱交換管。
這些和其它優點和特征將從結合附圖的以下描述而更加明白。
附圖簡述
在說明書后隨附的權利要求書中特定指出并明確要求了本發明有關的主題。本發明的以上和其它特征和優點將從結合附圖的以下詳細描述明白,其中:
圖1是形成熱交換管的方法的示意性視圖;
圖2是熱交換管的實施方案的透視圖;
圖3是熱交換管對半件的透視圖;
圖4是管對半件的內壁的紋理元件的示意圖;
圖5是管對半件的外壁的紋理元件的示意性視圖;和
圖6是形成熱交換管的方法的另一實施方案的示意性視圖。
詳細描述通過實例的方式并參考附圖解釋了本發明的實施方案以及優點和特征。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開利公司,未經開利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8006026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