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內(nèi)燃機用的火花塞及其安裝構造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280053531.6 | 申請日: | 2012-10-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025399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9-03 |
| 發(fā)明(設計)人: | 端無憲;阿部信男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式會社電裝 |
| 主分類號: | H01T13/20 | 分類號: | H01T13/20;F02P13/00;H01T13/08;H01T13/32 |
| 代理公司: | 永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高迪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內(nèi)燃機 火花塞 及其 安裝 構造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在汽車、摩托車、熱電聯(lián)供系統(tǒng)、氣體加壓輸送用泵等中使用的內(nèi)燃機用火花塞及其安裝構造。
背景技術
以往,如圖1所示,例如有作為導入到汽車等的內(nèi)燃機的燃燒室的混合氣體的點火機構使用的內(nèi)燃機用火花塞9。
上述火花塞9具有中心電極94和接地電極95。該接地電極95的一端固定于外殼92并彎折,并且另一端配置于與中心電極94對置的位置。
另外,在上述接地電極95上設置有朝向火花放電間隙911突出的突起部96。另外,突起部96具有與上述中心電極94對置的對置面960。而且,如圖2(A)、(B)所示,在火花放電間隙911進行放電,通過該放電將混合氣體點火。另外,圖中的符號E表示通過放電而形成的火花放電,符號F表示混合氣體的氣流,符號I表示火焰(參見專利文獻1)。
另外,專利文獻2公開了具備接地電極的火花塞,但是接地電極不具備突起部96。
現(xiàn)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3-317896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9-252525號公報
發(fā)明的概要
發(fā)明所要解決的課題
但是,近年來,為了降低耗油率而開發(fā)了各種基于稀薄燃燒的內(nèi)燃機,在稀薄燃燒時,為了保持對混合氣體的點火性,需要增大燃燒室內(nèi)的混合氣體的流速。因此,在使用上述專利文獻1所示的火花塞9的情況下,與混合氣體的流速增大相對應地,如圖2(C)所示,在火花放電間隙911中混合氣體被火花放電E加熱之前,火花放電E容易被拉長而熄滅。在火花放電E熄滅的情況下,產(chǎn)生再次放電的現(xiàn)象(以下稱為再放電)并反復出現(xiàn)。而且,火花放電E通過氣流而不斷地向恒定方向、即下游側流動,從而在突起部96的下游側的角部反復發(fā)生再放電,該部分容易偏倚消耗(以下稱為偏消耗)。其結果,會產(chǎn)生火花塞的壽命下降的問題。
針對于此,通常考慮通過將突起部96粗徑化而提高耐消耗性,提高火花塞的壽命。
但是,在這種情況下,突起部96的上述對置面960擴大,所以在火焰成長時,對置面960從火焰I奪取熱量,有可能阻礙火焰I成長(以下稱為消焰作用)。其結果,有可能導致火花塞的點火性的下降。
另外,專利文獻2所述的火花塞,將接地電極的形狀設為混合氣體的氣流的下游側的體積比上游側大,但如果沒有突起部的話,消焰作用容易變大,所以不利于提高點火性。另外,專利文獻2所述的火花塞,接地電極不具有突起部,未涉及解決上述突起部的消耗問題。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是鑒于上述背景而作出的,提供一種能夠抑制消焰作用、并提高點火性及壽命的內(nèi)燃機用火花塞及其安裝構造。
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
本發(fā)明的一個方式涉及一種內(nèi)燃機用的火花塞,具備:筒狀的外殼;筒狀的絕緣件,被保持于該外殼的內(nèi)側;中心電極,以前端部突出的方式被保持于上述絕緣件的內(nèi)側;以及接地電極,與上述外殼連接,并且具有從火花塞軸向與上述中心電極對置的對置部,在該接地電極與上述中心電極之間形成火花放電間隙,該內(nèi)燃機用的火花塞特征在于,上述中心電極的上述前端部以及上述接地電極的上述對置部的至少一方具有朝向火花放電間隙突出的突起部,上述突起部之中的至少一方,i)與火花塞軸向正交的截面形狀具有其輪廓之中的曲率半徑最小的最小曲率半徑部,并且ii)具有滿足如下條件的特定形狀,假想將上述截面形狀中的上述最小曲率半徑部和幾何學的重心連結的第一直線,接著,假想將該第一直線與上述截面形狀的輪廓交叉的2個交點間連結的第一線段,接著,假想在上述第一線段的中點與該第一線段正交的第二直線,通過上述第二直線將上述截面形狀分割成包括上述最小曲率半徑部的第1區(qū)域和不包括上述最小曲率半徑部的第2區(qū)域時,上述第2區(qū)域的面積大于上述第1區(qū)域的面積。
另外,另一方式涉及一種內(nèi)燃機用的火花塞的安裝構造,其特征在于,是將權利要求1~5的任一項所述的內(nèi)燃機用火花塞安裝到內(nèi)燃機上而成的火花塞安裝構造,配設于燃燒室的上述突起部被配置成上述第1區(qū)域相比于上述第2區(qū)域處于被供給到上述燃燒室的混合氣體的氣流的上游側。
發(fā)明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式會社電裝,未經(jīng)株式會社電裝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80053531.6/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法蘭盤防銹鋼筋混凝土電桿
- 下一篇:一種油罐車的側爬梯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