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轉向軸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80038656.1 | 申請日: | 2012-08-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717475B | 公開(公告)日: | 2016-10-12 |
| 發明(設計)人: | A·赫本斯特雷特;H-D·勒夫勒;T·邁爾 | 申請(專利權)人: | 戴姆勒股份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D1/20 | 分類號: | B62D1/20;F16D1/08;F16D3/3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師事務所 11247 | 代理人: | 吳鵬;殷玲 |
| 地址: | 德國斯*** | 國省代碼: | 德國;DE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轉向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機動車的在轉向軸與轉向接合裝置的接口上的轉向軸裝置。
背景技術
迄今為止所實施的轉向軸在下方與轉向接合裝置的直接螺紋連接在來自排氣系統、催化器、發動機和管線的封裝環境中只有以相當大的耗費才能實現。在此,轉向軸在下方橫向于轉向軸方向地與轉向接合裝置進行螺紋連接。這一方面具有可觸及性差的缺點,另一方面在對用于不同發動機變體和轉向位置(如左駕車型和右駕車型)的可觸及性進行優化時使變體數量提高,此外極少或甚至根本不能遵守標準安裝順序、如安裝排氣系統的時間點。對于裝置方案的另一種安置,省去了轉向接合裝置并且在下方只使用轉向軸,其中當然在此不利的是,車身與底盤裝配(Hochzeit)過程中發動機沿Z方向的抬高無法實現并且預裝配的發動機/傳動機構單元(動力總成)與底盤單元的結合由此無法實現。
DE102008006497A1說明了一種用于連接轉向軸和轉向接合裝置的安裝結構。將轉向軸的末端引入到轉向接合裝置的端側容納區域中,其中該安裝結構包括一裝置以實現轉向軸與轉向接合裝置的基本同軸的取向。由于可以避免轉向軸和轉向接合裝置的手動同軸取向,所以實現了轉向軸和轉向接合裝置的自動結合。為此,轉向軸在那里具有端側的鉤元件,從轉向接合裝置的端側容納區域突出的拉帶環在車身與底盤裝配之前掛入到該鉤元件中。通過對拉帶環的牽拉,所述鉤元件與轉向軸的末端一起被引入到轉向接合裝置的端側容納區域中,以便在那里進行螺紋連接。
文獻DE102005006251A1針對的問題是,簡化轉向軸在機動車上的裝配。對此該轉向軸具有氣缸體和可伸縮地插入其中的活塞桿體,該轉向軸在一個端部與方向盤可連接而在另一端部通過轉向接合裝置與轉向傳動裝置可連接。該轉向軸具有氣動接口,該氣動接口與氣缸室連通,該氣缸室設置在氣缸體內并且由活塞桿體軸向限制,其中該活塞桿體通過氣缸室的壓力加載從氣缸體驅動出來。因此不必由手將為了連接到轉向接合裝置而設置的軸端部拉入到發動機室中,而是可以通過壓力加載移入到發動機室中,對此不需要接觸所述的軸端部。而且轉向軸端部與轉向接合裝置在此垂直于轉向軸方向進行螺紋連接。
由于狹窄的結構空間狀況,轉向系通常會阻礙發動機模塊與車身的安裝。使轉向接合裝置與轉向軸的端部相連接的中間件的提供實現了,該中間件在其與轉向軸螺紋連接的連接部位處能在松動狀態下、即未擰緊的情況下擺開,以方便發動機模塊的安裝。轉向軸可以沿方向盤方向被推回一段距離。在安裝發動機之后,所述中間件必須重新與轉向軸連接。由于進行手工操作的結構空間只允許很小的活動余地并且連接配套件在視覺上很不容易看清,所以這對于裝配工人而言是極為困難的。
發明內容
基于現有技術產生了下述任務,即不僅簡化轉向軸端部與轉向接合裝置的結合,而且實現一種結構,該結構使結合的轉向軸與轉向接合裝置端部在正確的相對位置相互連接。
該任務通過具有權利要求1的特征的轉向裝置解決。該裝置的改進方案在從屬權利要求中實現。
根據本發明的轉向裝置的第一實施例具有轉向軸,所述轉向軸具有轉向軸連接部,所述轉向軸連接部通過中間件以轂形式與轉向接合裝置的叉頭連接。在此按本發明,轉向軸連接部和中間件作為插接配套件設置在相互面對的端部上,為此目的它配備有至少一個沿縱軸向定向的槽榫導向元件對,它提供傳遞轉矩的強制引導。導向元件對的第一導向元件設置在轉向軸連接部上,并且與第一導向元件對相對應的第二導向元件對設置在中間件上。此外,該轉向裝置提供有上緊裝置,該上緊裝置在插接位置中使插接配套件彼此上緊。
基于按照本發明的導向元件,所述導向元件可由裝配人員輕易地觸摸到和/或在視覺上感知到,轉向軸與聯軸器的中間件可以通過有利的簡單的方式結合,其中它們通過預定的引導總是相對彼此占據正確的相對位置。所述上緊裝置基于壓緊力如此連接插接配套件,使得插接配套件的不期望的松脫在行駛運行中被禁止。
通過槽榫形成的導向元件僅僅沿著轉向軸軸線延伸。因此實現了插接配套件的無上緊的并且對于裝配人員容易實現的可操作性,以便實現插接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戴姆勒股份公司,未經戴姆勒股份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8003865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