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穩定連桿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80018359.0 | 申請日: | 2012-04-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59173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18 |
| 發明(設計)人: | 黒田茂 | 申請(專利權)人: | 日本發條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60G21/055 | 分類號: | B60G21/055;F16C11/06 |
| 代理公司: | 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崔幼平;李婷 |
| 地址: | 日本神奈***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穩定 連桿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設在汽車等車輛上的穩定連桿,尤其是關于穩定連桿的殼體以及支撐桿的改進。
背景技術
穩定連桿是連結懸架裝置和穩定器裝置的穩定連桿零件。圖1是表示車輛的前車輪一側的大致結構的立體圖。懸架裝置10設在左右的輪胎30上,具備臂11和壓力缸12。臂11的下端部固定在支承輪胎30的軸的軸承部上,壓力缸12能夠相對于臂11彈性位移。在臂11上設有安裝穩定連桿200的托架13。懸架裝置10支承向輪胎30施加的車體的重量。穩定器裝置20具備具有大致コ字形的桿件21,經由襯套22安裝在車體上。穩定器裝置20確保車輛的側傾剛性。
圖2是表示穩定連桿200的一部分結構的具體例子的側剖視圖。穩定連桿200具備:柱頭螺栓球201,球座301,殼體302,以及防塵罩401。柱頭螺栓球201具有一體成形的柱頭螺栓部210以及球部220。
柱頭螺栓部210具有錐部211,直線部212,以及螺紋部213。錐部211形成在球部220的上端部。在直線部212的上端部以及下端部形成有凸環部214以及凸部215。在直線部212上的凸環部214以及凸部215之間抵接地固定有防塵罩401的上端部的唇部411。懸架裝置10一側的穩定連桿200的螺紋部213通過螺紋緊固而固定在臂11的托架13上,穩定器裝置20一側的穩定連桿200的螺紋部213通過螺紋緊固而固定在桿件21上。
球座301以及殼體302構成萬向地軸支撐柱頭螺栓球201的軸支撐部件。柱頭螺栓球201的球部220圧入球座301中。在球座301的底面部形成有熱鉚接部323。殼體302收容球座301。熱鉚接部323?穿過殼體302的底部的孔部302A而突出,通過其頂端部卡合在殼體302的下表面部上,球座301被固定在殼體302上。防塵罩401的下端部的固定部412被夾持在球座301以及殼體302的凸緣部321,311彼此之間(例如專利文獻1、2)。
但是,在穩定連桿中,以往是使用鐵作為殼體與支撐桿的材料,但近年來,為了謀求輕量化而提出了例如使用鋁(例如專利文獻3、4)或樹脂(例如專利文獻5)的方案。具體地說,在專利文獻3、4中,通過將由柱頭螺栓球的球部以及球座構成的子組合體作為型芯插入成形模并進向成形模中注入鋁合金,一體成形出由鋁合金構成的殼體和支撐桿。在專利文獻5中,通過向成形模中注入樹脂,一體成形出由樹脂構成的殼體和支撐桿。
專利文獻1:日本國特開平6-11742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國特開平7-54835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國特開2004-316771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國特開2005-265134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國特開2009-257507號公報。
但是,在如專利文獻3~5所示那樣一體成形出殼體和支撐桿時變更另一方的殼體相對于一方的殼體的相位角或殼體彼此之間的間隔的情況下,需要準備與各相位角以及各間隔相對應的成形模。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穩定連桿及其制造方法,能夠謀求輕量化,同時不必變更成形模即能夠調整殼體的相位角以及殼體彼此的間隔。
本發明的穩定連桿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準備由輕金屬或者纖維強化塑料構成的實心的支撐桿或者中空的支撐桿,將支撐桿的端部作為型芯插入成形模,通過向成形模內注入樹脂并進行注射成形而成形出殼體,在殼體的成形中,將殼體固定在支撐桿的端部上。
在本發明的穩定連桿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由輕金屬或者纖維強化塑料構成的實心的支撐桿或者中空的支撐桿。通過將這種支撐桿的一端部作為型芯插入成形模并進行注射成形,能夠在支撐桿的一端部成形出殼體,并且通過將支撐桿的另一端部作為型芯插入成形模并進行注射成形,能夠在支撐桿的另一端部成形出殼體。
在這種殼體的成形中,由于通過注射成形注入的樹脂成形收縮,所以支撐桿的兩端部向殼體上的固定牢固。在這種情況下,當然能夠使用兩個成形模,在支撐桿的一端部以及另一端部同時成形出殼體,也能夠使用一個成形模,依次在支撐桿的一端部以及另一端部成形出殼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日本發條株式會社,未經日本發條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8001835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