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接收端檢測方法、檢測電路、光模塊及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280003265.6 | 申請日: | 2012-12-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92303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1-13 |
| 發明(設計)人: | 張忠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B10/07 | 分類號: | H04B10/07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張耀光 |
| 地址: | 518129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接收 檢測 方法 電路 模塊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光通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接收端檢測方法、檢測電路、光模塊及系統。
背景技術
PCI-E(Peripheral?Component?Interconnect?Express,高速外圍組件互連)標準是由英特爾公司提出的新一代總線技術,廣泛應用于個人電腦、服務器和數據中心中。目前PCI-E標準只支持電性傳輸,不支持光傳輸。但由于電性傳輸距離短,極大的限制了PCI-E總線的應用;而光傳輸則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因此支持光傳輸是PCI-E總線發展的必然趨勢。
要實現PCI-E支持光傳輸,接收端檢測功能是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所謂“接收端檢測功能”是指:PCI-E發送端在上電初始化完成后,對PCI-E接收端是否在位進行檢測的一種機制。現有的PCI-E總線所采用的通過電性連接進行接收端檢測的方法主要包括:由PCI-E發送端通過電性連接向PCI-E接收端發送一個比初始電壓更高的共模電壓,檢測自身的兩根差分線上的電壓由初始電壓升高至共模電壓所花費的時間是否超過閾值來判斷PCI-E接收端是否在位,從而實現對PCI-E接收端的在位檢測。
在實現本發明的過程中,發明人發現現有技術至少存在以下問題:在實現PCI-E總線支持光傳輸的過程中,由于PCI-E發送端和PCI-E接收端之間采用光模塊和光纖連接,而光傳輸不能將共模信號傳輸至對端,所以無法通過光傳輸感知初始電壓升高至共模電壓的變化,導致PCI-E發送端無法實現接收端檢測的功能。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在支持光纜傳輸的PCI-E總線中,無法利用傳統方法實現接收端檢測的問題,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接收端檢測方法、檢測電路、光模塊及系統。所述技術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接收端檢測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過光傳輸向高速外圍組件互連PCI-E接收端發送第一檢測碼型,以便所述PCI-E接收端接收到所述第一檢測碼型之后,通過所述光傳輸反饋第二檢測碼型;
檢測是否接收到所述PCI-E接收端通過所述光傳輸反饋的所述第二檢測碼型;
若檢測結果為接收到所述PCI-E接收端通過所述光傳輸反饋的所述第二檢測碼型,則確定所述PCI-E接收端在位;
其中,所述第一檢測碼型和所述第二檢測碼型均為差分信號。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所述通過光傳輸向PCI-E接收端發送第一檢測碼型之前,還包括:
檢測當前鏈路機狀態是否由檢測.靜止子狀態切換為檢測.活躍子狀態;
所述通過光傳輸向PCI-E接收端發送第一檢測碼型,包括:
在檢測到所述當前鏈路機狀態由所述檢測.靜止子狀態切換為所述檢測.活躍子狀態之后,每隔預定時間間隔通過所述光傳輸向所述PCI-E接收端發送所述第一檢測碼型。
結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在第二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所述檢測是否接收到所述PCI-E接收端通過所述光傳輸反饋的所述第二檢測碼型,包括:
從發送所述第一檢測碼型開始的預定時間段內,檢測是否接收到所述PCI-E接收端通過所述光傳輸反饋的所述第二檢測碼型。
結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種或者第二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在第三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確定所述PCI-E接收端在位之后,還包括:
將當前鏈路機狀態由檢測.活躍子狀態切換為輪詢狀態。
結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種、第二種或者第三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在第四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檢測碼型與所述第二檢測碼型相同或者不同,且所述第一檢測碼型和所述第二檢測碼型的頻率大于預定頻率閾值。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接收端檢測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高速外圍組件互連PCI-E發送端通過光傳輸發送的第一檢測碼型;
在接收到所述PCI-E發送端通過光傳輸發送的第一檢測碼型之后,通過所述光傳輸向所述PCI-E發送端反饋第二檢測碼型,以便所述PCI-E發送端根據所述第二檢測碼型確定所述PCI-E接收端在位;
其中,所述第一檢測碼型和所述第二檢測碼型均為差分信號。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所述通過所述光傳輸向所述PCI-E發送端反饋第二檢測碼型之前,還包括:
生成與所述第一檢測碼型相同或者不同的所述第二檢測碼型。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種接收端檢測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8000326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