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車用塑料螺母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747360.4 | 申請日: | 2012-12-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009501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6-19 |
| 發明(設計)人: | 蔡霞 | 申請(專利權)人: | 麥格納斯太爾汽車技術(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B13/06 | 分類號: | F16B13/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宣慧蘭 |
| 地址: | 201807 上海市***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塑料 螺母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螺母,尤其是涉及一種新型的車用塑料螺母。
背景技術
目前,在汽車保險杠杠角處一般采用以下兩種安裝方式:
1、C型板簧螺母+自攻釘/螺栓;
2、普通塑料螺母+自攻釘。
由于在汽車保險杠、車身翼子板(或側圍板)和輪罩三者配合的杠角處的空間很小,所以在安裝自攻釘(或螺栓)的過程中,緊固件安裝工具會與保險杠翻邊、以及輪罩發生干涉,致使在保險杠杠角處安裝困難。目前的解決方案一般是將保險杠和輪罩在保險杠杠角處開缺口,以滿足保險杠在此處的安裝要求。
所以,目前在保險杠杠角處的安裝方式存在著以下兩個方面的缺陷:
1、由于汽車保險杠在杠角處的空間太小,安裝工具會與保險杠翻遍干涉,導致此處安裝非常困難,如圖5所示;
2、為了保證在保險杠杠角處的順利安裝,在設計之初就需要在保險杠和輪罩上開避讓缺口,這樣以來,就會造成內部的一些結構外露,影響外觀。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安裝方便的車用塑料螺母。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車用塑料螺母,用于汽車保險杠和翼子板的連接結構,所述的螺母包括底座和卡角,所述的卡角包括一個主體骨架,該主體骨架開設有槽口向下的螺釘槽,螺釘槽的槽口邊緣設有翻邊,該翻邊的上對稱設置有兩個可在螺釘作用下向外膨脹的卡扣,固定時,所述的底座緊貼保險杠一側,卡角的主體骨架依次穿過底座、保險杠和翼子板,所述的翻邊將底座緊壓在保險杠上,所述的卡扣在螺釘旋入螺釘槽后,向外膨脹,卡緊翼子板。
該螺母的安裝軸與保險杠和翼子板的連接結構安裝面的夾角小于90°。
所述的卡扣分別位于螺釘槽的兩側。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
一、安裝便捷:該塑料螺母通過改變緊固件安裝軸線相對于安裝面的角度,從而有效地增加了安裝空間,避免安裝工具與保險杠干涉,使安裝更加便捷。
二、優化外觀:由于使用此種塑料螺母,無需在保險杠上開避讓缺口,使得在保險杠杠角處得外觀得到優化。
三、增加造型自由度:由于該塑料螺母有效的提高了保險杠在杠角處的安裝空間,使得在進行此處的造型布置時不再受安裝空間的限制,更加自由。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底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卡角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5為傳統安裝結構的示意圖;
圖中,1為保險杠,2為翼子板,3為卡角,31為主體骨架,32為螺釘槽,33為翻邊,34為卡扣,4為底座,5自攻螺釘,6為螺母的安裝軸,a為用于吸收公差的間隙,7為傳統的C型板簧螺母。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實施例
如圖1~4所示,一種車用塑料螺母,用于汽車保險杠1和翼子板2的連接結構,該螺母包括底座4和卡角3,分別如圖2和圖3所示。其中,卡角3包括一個主體骨架31,該主體骨架31開設有槽口向下的螺釘槽32,螺釘槽32的槽口邊緣設有翻邊33,該翻邊33的上對稱設置有兩個卡扣34,這兩個卡扣分別位于螺釘槽32的兩側,當螺釘旋入時,可以在螺釘作用下向外膨脹,起到固定的作用。而底座4上則設有一個可以讓卡角3的主體骨架31穿過的缺口。采用該螺母固定時,如圖4所示,首先將底座4緊貼保險杠1一側,卡角3的主體骨架31依次穿過底座4、保險杠1和翼子板2,使得卡扣34穿過直至翼子板2的另一側,此時將自攻螺釘旋入螺釘槽32內,在螺釘作用下,翻邊33將底座4緊壓在保險杠1上,另一側的卡扣34由于在自攻螺釘旋入后向外膨脹,卡緊翼子板2,使得保險杠1和翼子板2被固定在底座4和卡扣34之間,實現兩者的連接。
本實用新型通過將改變底座4和卡角3幾個接觸面的角度,使得該螺母的安裝軸與保險杠和翼子板的連接結構安裝面的夾角小于90°,從而有效地增加了安裝空間,避免安裝工具與保險杠干涉,使安裝更加便捷。此外,通過在底座4的底部和卡角3上翻邊33的底部留有一定的高度差,使其形成可以吸收一定公差的間隙,從而提高該螺母對于加工精度的要求,降低成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麥格納斯太爾汽車技術(上海)有限公司,未經麥格納斯太爾汽車技術(上海)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747360.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