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漏泄波導同軸電纜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743070.2 | 申請日: | 2012-12-3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038724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7-03 |
| 發明(設計)人: | 王念立;孫建宇;劉焱鑫;張躍宗;孫勝軍;王達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B11/22 | 分類號: | H01B11/22 |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專利商標事務所 32113 | 代理人: | 朱偉軍 |
| 地址: | 215542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漏泄 波導 同軸電纜 | ||
1.一種漏泄波導同軸電纜,包括漏泄同軸電纜本體(1)和光纜(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纜(2)與所述的漏泄同軸電纜本體(1)構成為一體,并且共同形成為橫截面形狀呈阿拉伯數字的8字形的構造。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漏泄波導同軸電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漏泄同軸電纜本體(1)包括一內導體(11),一絕緣層(12),該絕緣層(12)位于所述內導體(11)外,一外導體(13),該外導體(13)位于所述絕緣層(12)外,并且在該外導體(13)上沿著外導體(13)的長度方向以間隔狀態開設有槽孔(131),一第一外護套(14),該第一外護套(14)位于所述的外導體(13)外;所述的光纜(2)包括光纖單元(21)和位于光纖單元(21)外的第二外護套(22),其中,第二外護套(22)與所述第一外護套(14)相連接并且彼此構成為一體。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漏泄波導同軸電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導體(11)為壁厚為0.4-0.65㎜的銅管。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漏泄波導同軸電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絕緣層(12)為厚度為20-45㎜的發泡聚乙烯。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漏泄波導同軸電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導體(13)為標稱厚度0.1㎜的銅帶。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漏泄波導同軸電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外護套(14)為聚乙烯或阻燃聚乙烯。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漏泄波導同軸電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纖單元(21)包括光纖套管(211)、鋼絲(212)和光纖(213),光纖(213)位于光纖套管(211)內,所述的第二外護套(22)同時位于光纖套管(211)和鋼絲(212)外。
8.根據權利要求2或7所述的漏泄波導同軸電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外護套(22)為聚乙烯或阻燃聚乙烯。
9.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漏泄波導同軸電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漏泄同軸電纜本體(1)還包括有一繞包層(15),該繞包層(15)繞包在所述外導體(13)外,所述第一外護套(14)位于繞包層(15)外。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漏泄波導同軸電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繞包層(15)的疊包率為10-20%,并且繞包層(15)為厚度0.15-0.25㎜的非極性繞包帶,所述的非極性繞包帶為無紡布或阻燃帶,所述的阻燃帶為云母帶或玻璃纖維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743070.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結構改進的電路斷路器
- 下一篇:一種分級燃燒的低氮氧化物旋流燃燒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