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聚合釜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740825.3 | 申請日: | 2012-1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090916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7-31 |
| 發明(設計)人: | 鄒向陽;孫聚華;東升魁;王笑海;李金鷹;孫亞斌;杜鵑;趙秀紅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J19/18 | 分類號: | B01J19/18;B01J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實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謝小延 |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聚合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聚合釜,特別涉及一種連續法氣液共聚合反應的聚合釜。
聚合釜是制備高分子化合物的主要設備,一般是立式圓柱形高壓釜,帶有夾套,以便通入蒸汽或者冷卻水加熱或者冷卻,用于高分子溶液聚合,內有不銹鋼的三層漿式攪拌器,由電動機通過傳動裝置和減速器傳動,聚合時可以單釜間歇生產,也可以使多釜串聯連續生產。聚合反應物由釜的下部進入,釜的下部排出,釜上裝有溫度、壓力等儀表以及進、出料口等。
現有技術中,聚合釜一般由釜體、夾套、攪拌器、傳動裝置、軸封裝置、支承等組成。其中,在聚合釜的攪拌器設計方面,最多使用的是單螺帶,但是,單螺帶存在運轉不穩定,軸封壽命短的致命弱點;而雙螺帶的攪拌功率又偏大,目前很少采用。此外,由于隨著聚合反應的進行,聚合體系的粘度不斷增加,在聚合物特別是高分子量聚合物的聚合體中,聚合粘度較高,采用常規的攪拌器形式,經常會產生“爬桿”現象,高粘度物料會粘附在攪拌器上,隨著攪拌器一起轉動,這樣就使攪拌器喪失了攪拌和分散反應物料的功能,同時,由于聚合反應的氣相夾雜催化劑,如果氣相不進行殺雜,會堵塞管線,造成聚合反應系統不能連續運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聚合釜,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聚合釜包括釜體、夾套、攪拌槳、主軸、傳動裝置、圓盤分布器、擋板;釜體為一圓柱形筒體,筒體上端部為半球形釜蓋,筒體底端為半球形封頭,夾套設置在筒體和半球形封頭的外周,主軸穿過半球形釜蓋中心伸入圓柱形筒體底部,主軸釜蓋外端與傳動裝置連接,攪拌槳為三層,固定在在筒體內主軸上,二層為等距離固定在主軸上中部的透平槳,一層為固定在主軸低端的斜槳,形狀與半球形封頭的曲面相似;圓盤分布器固定在筒體上部己烷入口下方,攪拌槳上方的主軸上,擋板固定在筒體內壁上;傳動裝置由電機、減速機組成,減速機通過聯軸器連接主軸的上端部,軸封設置在主軸與減速機之間;己烷入口和安全閥設置在半球形釜蓋兩側,物料進料口A、出料口物料進料口B設置在半球形封頭上;物料進料口A、物料進料口B與聚合釜成45°角分布在出料口的兩側;催化劑進料口A和催化劑進料口B設置在釜體中間同一側,呈上下分布,間距離在80mm?100mm,口設計為套管結構,套管與釜體為螺紋連接;夾套上設有蒸汽入口和蒸汽凝液出口,釜體上分別設有遠傳液位計口A;遠傳溫度計口A;遠傳溫度計口B;遠傳液位計口B;遠傳壓力計口。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聚合釜包括釜體、夾套、攪拌槳、主軸、傳動裝置、圓盤分布器、擋板;釜體為一圓柱形筒體,筒體上端部為半球形釜蓋,筒體底端為半球形封頭,夾套設置在筒體和半球形封頭的外周,主軸穿過半球形釜蓋中心伸入圓柱形筒體底部,主軸釜蓋外端與傳動裝置連接,攪拌槳為三層,固定在在筒體內主軸上,二層為等距離固定在主軸上中部的透平槳,一層為固定在主軸低端的斜槳,形狀與半球形封頭的曲面相似;圓盤分布器固定在筒體上部己烷入口下方,攪拌槳上方的主軸上,擋板固定在筒體內壁上;傳動裝置由電機、減速機組成,減速機通過聯軸器連接主軸的上端部,軸封設置在主軸與減速機之間;己烷入口和安全閥設置在半球形釜蓋兩側,物料進料口A、出料口物料進料口B設置在半球形封頭上;物料進料口A、物料進料口B與聚合釜成45°角分布在出料口的兩側;催化劑進料口A和催化劑進料口B設置在釜體中間同一側,呈上下分布,間距離在80mm?100mm,口設計為套管結構,套管與釜體為螺紋連接;夾套上設有蒸汽入口和蒸汽凝液出口,釜體上分別設有遠傳液位計口A;遠傳溫度計口A;遠傳溫度計口B;遠傳液位計口B;遠傳壓力計口。
聚合釜內設置擋板,通過攪拌漿和擋板的協同攪拌作用,可提高釜內物料的混合攪拌和分散效果,提高聚合反應體系的均一性,從而保證聚合反應的順利進行和提高聚合反應效果,該聚合釜特別適用于氣液分散體系以及粘度高的聚合體系。
聚合釜內設有圓盤分布器,保證聚合釜上部的己烷加料均勻噴淋至聚合釜內部,保證殺雜效果。
通過催化劑的進料方式的調整,可以提高釜內催化劑的有效接觸,催化劑加入瞬間,主催化劑與助催化劑立即接觸,攪拌均勻,從而保證聚合反應的效果,減少凝膠的產生。
圖1聚合釜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其中:1、己烷入口;2、氣相出口;3、催化劑進料口A;4、催化劑進料口B;5、蒸汽入口;6、蒸汽凝液出口;7、物料進料口A;8、出料口;9、物料進料口B;10、遠傳液位計口A;11、遠傳溫度計口A;12、遠傳溫度計口B;13、遠傳液位計口B;14、遠傳壓力計口;15、安全閥;16、圓盤分布器;17、攪拌槳;19、釜體;18、傳動裝置;20、擋板。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聚合釜包括釜體19、夾套、攪拌槳17、主軸、傳動裝置18、圓盤分布器16、擋板20;釜體19為一圓柱形筒體,筒體上端部為半球形釜蓋,筒體底端為半球形封頭,夾套設置在筒體和半球形封頭的外周,主軸穿過半球形釜蓋中心伸入圓柱形筒體底部,主軸釜蓋外端與傳動裝置連接,攪拌槳為三層,固定在在筒體內主軸上,二層為等距離固定在主軸上中部的透平槳,一層為固定在主軸低端的斜槳,形狀與半球形封頭的曲面相似;圓盤分布器固定在筒體上部己烷入口下方,攪拌槳上方的主軸上,擋板20固定在筒體內壁上;傳動裝置由電機、減速機組成,減速機通過聯軸器連接主軸的上端部,軸封設置在主軸與減速機之間;己烷入口1和安全閥15設置在半球形釜蓋兩側,物料進料口A7、出料口8、物料進料口B9設置在半球形封頭上;物料進料口A7、物料進料口B9與聚合釜成45°角分布在出料口8的兩側;催化劑進料口A3和催化劑進料口B4設置在釜體中間同一側,呈上下分布,間距離在80mm?100mm,口設計為套管結構,套管與釜體為螺紋連接;夾套上設有蒸汽入口5和蒸汽凝液出口6,釜體上分別設有遠傳液位計口A10;遠傳溫度計口A11;遠傳溫度計口B12;遠傳液位計口B13;遠傳壓力計口14。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740825.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恒溫水浴裝置
- 下一篇:一種具有保溫反應器的光化學反應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