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電池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734636.5 | 申請日: | 2012-1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103381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7-31 |
| 發明(設計)人: | 小暮正紀 | 申請(專利權)人: | 三菱重工業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H01M2/20 | 分類號: | H01M2/20;H01M2/26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高培培;車文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池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池,特別是提高了電池性能以及安全性的電池。
本申請主張2012年1月31日在日本提交的第2012-017869號日本專利申請的優先權,并將其內容援引到本文中。
在電池中存在僅進行放電的一次電池及能進行充放電的二次電池。它們是將電極板即正極板以及負極板隔著隔板層疊而成的層疊電極體密閉于電池容器而構成的,一般是為了電池系統中的電動機等電力負載驅動用的電力供給而使用。
正極板或者負極板即電極板從電池容器的內部通過鉚接或者激光焊接等與形成于電池容器的電極端子電連接且被固定(參照專利文獻1以及專利文獻2)。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1-160387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6-324178號公報
但是,專利文獻1以及專利文獻2的電池是將與電極板電連接的板狀引線連接于電極端子。這些專利文獻的引線由于為板狀,因而是在電極端子與電極板之間的任一處都會撓曲的構造。從而,在該電池被組裝到汽車等移動體上情況下等,在電池被施加振動時,存在層疊電極體在電池容器的內部相對于該電池容器上下移動等,引線撓曲的情況。而且,若引線撓曲得較大,引線就有可能使正極板和負極板在電池容器的內部電連接,或者在電池容器為金屬制的情況下,有可能因引線接觸到電池容器而經由電池容器使正極板和負極板電連接。若如此使正極板和負極板短路,則不僅電池性能劣化,而且還有電池的安全性下降之虞。
因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通過簡易的構成來解決該課題,提供一種提高了電池性能以及安全性的電池。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電池其特征是,包括:電極板;具備彎曲端面的電極端子;以及連接部,將所述電極板和所述彎曲端面電連接,且該連接部沿著所述彎曲端面的形狀而被物理性連接。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電池其特征是,包括:電極板;具備彎曲端面的電極端子;以及連接部,將所述電極板和所述彎曲端面電連接,且該連接部沿著所述彎曲端面的形狀而被物理性連接。
即,通過該構成,例如引線等連接部沿著電極端子的彎曲端面的形狀而彎曲,所以能夠增強對連接部的變形的強度。從而,即便因上述振動也能夠防止連接部的撓曲。
在本實用新型的電池中,其特征是:所述連接部一邊沿著所述彎曲端面的形狀進行變形一邊被物理性連接于所述彎曲端面。
在本實用新型的電池中,其特征是:所述彎曲端面是凸透鏡狀的形狀。
在本實用新型的電池中,其特征是:所述彎曲端面是半圓柱狀的形狀。
在本實用新型的電池中,其特征是:所述連接部是引線。
在本實用新型的電池中,其特征是:所述連接部是形成于所述電極板的電極極耳。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電池,由于成為例如引線等連接部的至少一部分不容易撓曲的構造,所以能夠提供一種防止上述短路、提高了電池性能以及安全性的電池。
圖1A以及圖1B是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電池的概要圖。圖1A是從XZ平面向+Y方向觀察到的電池的透視圖,圖1B是圖1A的A-A′線的YZ截面圖。
圖2A以及圖2B是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電池中所使用的電極板的概要圖。圖2A是正極板的概要圖,圖2B是負極板的概要圖。
圖3A~圖3D是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電池中所使用的蓋的構成以及連接部(例如引線)向該蓋的激光焊接的概要圖。圖3A是從XZ平面觀察到的蓋的概要圖,圖3B是從XY平面朝向+Z方向觀察到的該蓋的概要圖。另外,圖3C是圖3B的B-B′線的蓋的截面位置處的激光焊接裝置的概要圖,圖3D是用于說明臂的按壓點的概要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電池中所使用的連接部(例如引線)的立體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電池中所使用的連接部(例如引線)的立體圖。
圖5A~圖5C是用于說明在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電池中所使用的蓋的變形例的概要圖。圖5A是從XZ平面觀察到的蓋的概要圖,圖5B是從XY平面朝向+Z方向觀察到的該蓋的概要圖,圖5C是從YZ平面觀察到的該蓋的概要圖。
本實用新型的電池的特征之一是:電極端子具有彎曲的端面,用于將電極板與該端面電連接的連接部(例如引線)的一端沿著該彎曲的端面彎曲而被固定。下面,參照附圖就實施方式的電池進行詳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三菱重工業株式會社,未經三菱重工業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734636.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