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汽車盲區預警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734439.3 | 申請日: | 2012-1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126700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8-14 |
| 發明(設計)人: | 張瑋龍;王俊翔;林峰;劉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長安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0R11/00 | 分類號: | B60R11/00;B60Q5/00;B60Q1/32 |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婷 |
| 地址: | 710064***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汽車 盲區 預警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配件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汽車盲區預警裝置。
背景技術
汽車盲區,是指駕駛員位于正常駕駛座位置,其視線被車體遮擋而不能直接觀察到的那部分區域。簡言之,駕駛員坐在駕駛座上駕駛的時候,觀察不到的地方就叫汽車盲區。
通常情況下,盲區分為車內盲區和車外盲區。車內盲區有的是車輛結構形成的,有的則是人為造成的。車外盲區是指因為固定或移動物體及光線問題造成的,不同車型遇到的盲區大小不同。
車內盲區主要有四大視覺盲區以及一些人為盲區。引擎蓋前看不到的地方,俗稱前盲區。造成汽車前盲區有幾個方面的因素,與車身、座椅的高度、車頭的長度、駕駛人的身材等都有關系,如果沒有很好地控制前盲區的距離,是很容易發生追尾事件的。車輛后面的盲區俗稱后盲區,是指從后車門開始向外側展開有大約30度的區域在反光鏡的視界以外,是指后車的車頭在前車的后車門附近時,前車的反光鏡里觀察不到后面來車,極易發生刮蹭和追尾事故。后視鏡盲區是車兩邊的后視鏡只能看到車身兩側,并不能完全地收集到車身周圍的全部信息,尤其從輔路上主路,從左后視鏡不能觀察到車輛,假如加速大角度切上最內側車道,很容易與正在最內側車道高速行駛的車輛發生碰撞。就是擋風玻璃兩側的A、B柱盲區是車在轉彎時,如果兩側的A柱較寬,寬的距離就把視線遮擋住,這樣產生的盲區就大,如果柱子窄的話,則盲區就小。而B柱的盲區主要是在車輛的右側,當車輛在行駛中,需要大角度拐到外側時,B柱會遮擋視線,有可能與右側正常行駛的車輛發生碰撞。除了車輛本身造成的視覺盲區外,還有一些是人為因素造成的視覺盲區,比如一些司機后擋風玻璃前,會貼有顏色較深的貼膜,或者駕駛員在后擋風玻璃上懸掛一些毛絨玩具等。
由于汽車盲區的存在,會經常因此發生交通事故。新聞中可以常常見到車輛停穩后開門與其它車輛和行人碰撞導致事故或轉彎因為盲區而和其它車輛相撞導致事故的報道。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汽車視覺盲區,提供一種在盲區內有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靠近時進行預警的裝置,從而避免事故發生。
為了實現上述任務,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一種汽車盲區預警裝置,包括雷達、單片機、警示燈和蜂鳴器,所述的雷達包括車前雷達、車身左側A柱雷達、車身右側A柱雷達、車身左側B柱雷達、車身右側B柱雷達和車尾雷達;所述的預警燈包括車前預警燈、車身左側A柱預警燈、車身右側A柱預警燈、車身左側B柱預警燈、車身右側B柱預警燈和車尾預警燈;所述的六個雷達分別通過A/D轉換器與單片機的輸入端相連,單片機的輸出端連接有所述的六個預警燈和蜂鳴器,所述的六個預警燈和蜂鳴器均安裝在預警面板上。
本實用新型還具有如下技術特點:
所述的車前雷達、車身左側A柱雷達、車身右側A柱雷達、車身左側B柱雷達、車身右側B柱雷達和車尾雷達均采用激光雷達。
所述的單片機采用MSP430單片機。
本實用新型警示效果明顯,結構簡單、經濟實用,而且預警方式更直觀,能很快的向駕駛員傳達警示信號,有效的克服盲區所帶來的潛在危險。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連接關系示意圖。
圖2是各個雷達的安裝位置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預警面板示意圖。
圖中各個標號的含義為:1—車前雷達、2—車身左側A柱雷達、3—車身右側A柱雷達、4—車身左側B柱雷達、5—車身右側B柱雷達、6—車尾雷達、7—車前雷達對應的預警燈、8—車身左側A柱預警燈、9—車身右側A柱預警燈、10—車身左側B柱預警燈、11—車身右側B柱預警燈、12—車尾預警燈、13—蜂鳴器,14—A/D轉換器,15—單片機,16-預警面板。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內容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給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需要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具體實施例,凡在本申請技術方案基礎上做的等同變換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長安大學,未經長安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734439.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差速器殼體加工運送線
- 下一篇:軟軸支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