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全向減震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730584.4 | 申請日: | 2012-1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098730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7-31 |
| 發明(設計)人: | 蔡海堤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弘貿紡織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F15/04 | 分類號: | F16F15/04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維益專利事務所 32211 | 代理人: | 王凌霄 |
| 地址: | 215228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全向 減震器 | ||
?本實用新型涉及紡織機械設備領域,特別地,是一種對紡織機械進行全面減震的減震器。
紡織機械的各種零件包含大量的作旋轉運動的回轉體,例如各種傳動軸、主軸、電動機和汽輪機的轉子等,統稱為回轉體。在理想的情況下回轉體旋轉時與不旋轉時,對軸承產生的壓力是一樣的,這樣的回轉體是平衡的回轉體。但工程中的各種回轉體,由于材質不均勻或毛坯缺陷、加工及裝配中產生的誤差,甚至設計時就具有非對稱的幾何形狀等多種因素,加上回轉體日常的磨損,使得回轉體在旋轉時,其上每個微小質點產生的離心慣性力不能相互抵消,離心慣性力通過軸承作用到機械及其基礎上,引起振動,此種振動不但會帶來較大的噪音,而且會影響正常工作的回轉體,使正常工作的回轉體加速磨損,甚至引起緊固螺絲的脫落,造成較大的機械故障。
針對上述問題,較多的紡織機械中均會采用減震措施對紡織機械進行緩沖,以減低其振動,以降低振動給紡織機械帶來的影響。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全向減震器,該全向減震器對紡織機械的各個方向的振動均進行減震。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該全向減震器包括減震環,所述減震環上部通過圍成圓形的支桿與紡織機械的腳架固定連接,所述減震環的內側設置有高強度彈性膜,所述高強度彈性膜中心的底部設置有撐桿,所述撐桿垂直設置在一底座上。
作為優選,所述撐桿的頂部固定有圓球,防止所述撐桿頂部過度尖銳刺破所述高強度彈性膜。
作為優選,所述圍成圓形的支桿的長度大于所述撐桿的長度,一旦所述高強度彈性膜破裂,所述減震環第一時間接觸地面作為臨時支撐點。
作為優選,所述高強度彈性膜的中心下部設置有與所述圓球配合的半圓球形金屬蓋帽,有效防止所述高強度彈性膜被刺破。
作為優選,所述撐桿上套有圓環形柔性限位塊,所述柔性限位塊的頂部在所述減震環內。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
使用所述高強度彈性膜作為減震材料,由于所述高強度彈性薄膜的各個部位均容易拉伸,因此其對來自紡織機械的腳架的各方向的振動均有良好的減震效果,有效保護防止機械。
使用所述高強度彈性膜作為減震材料,由于所述高強度彈性薄膜的各個部位均容易拉伸,因此其對來自紡織機械的腳架的各方向的振動均有良好的減震效果,有效保護防止機械。
圖1是本全向減震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00、底座;110、撐桿;120、圓球;200、減震環;210、高強度彈性膜;300、金屬蓋帽;400、柔性限位塊;500、腳架;510、支桿。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在本實施例中,參閱圖1,該全向減震器包括減震環200,所述減震環200上部通過圍成圓形的支桿510與紡織機械的腳架500固定連接,所述減震環200的內側設置有高強度彈性膜210,所述高強度彈性膜210中心的底部設置有撐桿110,所述撐桿110垂直設置在一底座100上。
上述的全向減震器,所述撐桿110的頂部固定有圓球120,防止所述撐桿110頂部過度尖銳刺破所述高強度彈性膜210。
上述的全向減震器,所述圍成圓形的支桿510的長度大于所述撐桿110的長度,一旦所述高強度彈性膜210破裂,所述減震環200第一時間接觸地面作為臨時支撐點。
上述的全向減震器,所述高強度彈性膜210的中心下部設置有與所述圓球120配合的半圓球形金屬蓋帽300,有效防止所述高強度彈性膜210被刺破。
上述的全向減震器,所述撐桿110上套有圓環形柔性限位塊400,所述柔性限位塊400的頂部在所述減震環200內。
通過更換不同尺寸的柔性限位塊400,可以限制所述減震環200在水平方向的減震幅度。
上述的全向減震器的減震原理:
通過在所述減震環200內設置所述高強度彈性膜210作為減震材料,同時所述減震環200與所述撐桿之間無任何硬性機械連接,使所述撐桿可以多角度擠壓均可得到所述高強度彈性膜210的回彈,相應的所述減震環200也具有多角度回彈,連接所述減震環200的紡織機械的腳架500也得到多角度減震。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弘貿紡織有限公司,未經蘇州弘貿紡織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730584.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