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高指向性的天線模組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726501.4 | 申請日: | 2012-1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103496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7-31 |
| 發明(設計)人: | 廖文照 | 申請(專利權)人: | 昌澤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Q1/36 | 分類號: | H01Q1/36;H01Q19/10;H01Q1/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匯澤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張瑾 |
| 地址: | 中國臺灣臺北市***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指向 天線 模組 | ||
?本實用新型有關一種天線,尤指一種不須要凈空區的高指向性的天線模組。
GPS(全球定位系統)的定位方式,則是利用基本的三角定位原理,以測量無線電信號傳輸時間來測量距離,再以三顆以上的衛星交叉比對,同時換算信號接收速度與時間所得的衛星距離,搭配GPS接受器中內建的電子地圖來進行方位辨識。
目前車用衛星導航系統除了和車內影音系統結合的車載式之外,也發展出可攜帶式的PDA(掌上電腦)、Notebook(筆記本)、手機型等多種GPS產品,其中與消費者息息相關的莫過于可攜式車用GPS。對于車輛并無配備原廠GPS的車主來說,選擇可攜式車用GPS的確是個不錯的選擇,因為除了價格較具親和力外,其可攜式特性除了讓使用者可以帶下車使用,就算日后換車也同樣可以使用。
傳統的攜帶式GPS系統都內建一接收GPS信號的接收天線結構,此GPS系統的接收天線結構為一種插針式平板天線,如圖1A、圖1B所示。該天線100上具有一陶瓷材料的基體101,該基體101表面具有一輻射金屬片102,該基體101的底面具有一接地金屬片103,該基體101、輻射金屬片102及接地金屬片103上開設有一穿孔104,該穿孔104以提供一T形狀的信號饋入體105穿過,以形成可組裝于主機板200上的平板天線結構。但是,此種的插針天線體積較大,無法安裝在新一代輕薄短小的攜帶式的電子裝置上。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指向性的天線模組。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高指向性的天線模組,包括:
一載體,其上至少具有一頂面、一底面及二側面;
一第一輻射體,其設于該載體內部近鄰頂面,該第一輻射體上具有一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
一第二輻射體,其設于該載體內部并位于該第一輻射體下方且近鄰該載體的頂面,該第二輻射體上具有一第三端部及一第四端部;
一電磁能隙,其設于該載體內部并位于該第二輻射體下方且近鄰頂面;
一電極部,其設于該頂面及底面;
一電連接部,其設于該載體的二側面上,并電性連結電極部、第一輻射體的第二端部及第二輻射體的第四端部;
其中,該第一輻射體與該第二輻射體的部分平行重疊,且該第一輻射體的第一端部與該第二輻射體的第三端部呈反方向設立在該載體內部,并以該部分輻射體平行重疊的耦合關系來調整頻率高低。
優選地,其中該載體為多層的陶瓷基板或玻璃纖維板組成的長方形半導體芯片天線。
優選地,其中該第一輻射體為由金屬材質制成的片狀體。
優選地,其中該第一輻射體為由金屬材質制成的片狀體。
優選地,其中該第二輻射體為由金屬材質制成的片狀體。
優選地,其中該電磁能隙為由金屬材質制成的片狀體。
優選地,其中該電極部為由金屬材質制成的構件,由一上電極部及一下電極部組成,該上電極部設于該頂面,該下電極部設于該底面上。
優選地,其中該電連接部為由金屬材質制成的構件,由一第一電連接部及一第二電連接部組成,該第一電連接部電性連結該頂面及該底面一側的該上電極部及該下電極部,該第二電連接部電性連結該頂面及該底面另一側的該上電極部及該下電極部。
優選地,其中該第一輻射體及該第二輻射體的部分為平行重疊的耦合關系,以耦合面積及耦合距離,可控制或調整頻率高低。
優選地,其中更包含有一圖案層,該圖案層設于該載體的頂面上,該圖案層為型號、公司商標圖案。
優選地,其中更包含有一基板,該基板至少一表面上具有一第一金屬層及一第一鏤空部,該第一鏤空部兩側的第一金屬層上具有一第一接點及一第二接點,該第一接點的一側電性連結有一微帶饋入線,該微帶饋入線由第一微帶饋入線及第二微帶饋入線組成,該微帶饋入線的兩側上各具有一與該第一金屬層分隔的第二鏤空部。
優選地,其中該載體底面的下電極部電性連結在該第一金屬層的第一接點及第二接點上,該第一微帶饋入線與該第二微帶饋入線之間電性連結有一耦合元件,且該第二微帶饋入線上電性連結有一銅軸電纜線。
優選地,其中更包含有一基板,該基板正面上具有一第一金屬層及一第一鏤空部,該第一鏤空部兩側的第一金屬層上具有一第一接點及一第二接點,該第一接點的一側電性連結有一微帶饋入線,該微帶饋入線由第一微帶饋入線及第二微帶饋入線組成,該微帶饋入線的兩側上各具有一與該第一金屬層分隔的第二鏤空部;而該基板背面具有一第二金屬層。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昌澤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昌澤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72650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