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炒茶茶末的自動袋裝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725224.5 | 申請日: | 2012-12-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094469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7-31 |
| 發明(設計)人: | 鄭穎青;陸汝根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市瀛園農產品研發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5B1/04 | 分類號: | B65B1/04;B65B1/3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眾聯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呂書桁 |
| 地址: | 215111 江蘇省蘇州***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茶末 自動 袋裝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炒茶設備,尤其涉及一種茶葉炒制完畢后易于出料的炒茶機,屬于食品加工機器的技術領域。
茶葉是我國重要的農產品,用茶樹的嫩葉炒制而成。如今的茶葉有手工炒制和機械炒制而成,手工炒制的茶葉質量好,但效率低,易碎,浪費青茶葉。在茶葉的生產制作中因多重因子致使茶葉出鍋時出現10?15%碎片和茶粉,為了不浪費、充分利用好這10?15%茶資源,便成為本行業致力于功課的一項技術難題。
目前市場上有多種茶葉壓塊機,這些壓塊機都存在以下問題:加料、沖壓、出餅工序間不能做到連續,即:不能做到流水自動作業;工序運轉中出現停頓需人工助其完成作業;效率低、產量不高,而且將茶末壓塊這種解決方案需產生額外的能耗,不利于推廣。
鑒于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種炒茶茶末的自動袋裝器,解決茶葉炒制中茶末浪費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一種炒茶茶末的自動袋裝器,接設于炒茶機的出料口底端,所述炒茶機包括支架、架設于支架上的外桶、嵌置于外桶的內鍋,接設于外桶之上并插設于內鍋腔室內的揉捻擋茶器以及內鍋底部外側所設的加熱裝置及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動袋裝器包括茶末稱量單元、茶袋裝盛單元及茶袋封口貼標單元,稱量的茶末在預設重量條件下裝袋成品。
進一步地,所述炒茶機的出料口與茶末稱量單元之間設有濾網。
進一步地,所述炒茶機的出料口與茶末稱量單元之間設有濾網。
應用本實用新型炒茶機,相較于傳統的炒茶設備,在完成大部分炒茶成品的出料后能盡可能多地收集、利用茶末,將其自動裝袋作為袋裝茶使用,大大提高了茶葉炒制中的原料的利用效率,避免了茶末的浪費現象。
圖1是本實用新型茶末自動袋裝器的結構示意圖。
以下便結合實施例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的詳述,以使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
如圖1所示的一種炒茶茶末的自動袋裝器,接設于炒茶機的出料口31底端。該炒茶機包括支架1、架設于支架上的外桶2、嵌置于外桶的內鍋3,接設于外桶之上并插設于內鍋腔室內的揉捻擋茶器以及內鍋底部外側所設的加熱裝置及電機。此處,由于加熱裝置和揉捻擋茶器為本行業的公知技術,故不再詳述。惟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集中體現于自動袋裝器包括茶末稱量單元51、茶袋裝盛單元52及茶袋封口貼標單元53,稱量的茶末在預設重量條件下裝袋成品。
作為優選的結構設計方案,在炒茶機的出料口與茶末稱量單元之間設有濾網54,正常出料時不滿足濾網透過率的視為良品茶葉,進行后道加工處理,而經濾網濾出的視為茶末,采用本實用新型的茶末自動袋裝器的處理對象。
通過以上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詳細描述可以理解,應用本實用新型自動袋裝器,相較于傳統的炒茶設備,在完成大部分炒茶成品的出料后能盡可能多地收集、利用茶末,將其自動裝袋作為袋裝茶使用,大大提高了茶葉炒制中的原料的利用效率,避免了茶末的浪費現象。
除上述實施例外,本實用新型還可以有其它實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所要求保護的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市瀛園農產品研發有限公司,未經蘇州市瀛園農產品研發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725224.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用于膠塞或鋁蓋清洗滅菌一體機的出料控制裝置
- 下一篇:藥筒快速裝卸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