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低回波射頻同軸連接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723523.5 | 申請日: | 2012-12-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103694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7-31 |
| 發明(設計)人: | 王征亮;沈學光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明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R24/54 | 分類號: | H01R24/54;H01R13/415;H01R13/03;H01R103/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2134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回波 射頻 同軸 連接器 | ||
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射頻同軸連接器,特別是用于衛星天線的高頻頭與天線接收信號之間傳輸的一種低回波射頻同軸連接器。?
背景技術:現有同類用途的射頻同軸連接器的結構如圖2、9所示,包括有插針頭111、插針尾112構成的內導體11,套接于內導體插針尾外周的絕緣套22,依次套接于內導體插針頭外周的絕緣墊圈33、密封圈44,套接于絕緣套、絕緣墊圈、密封圈外周的接連套55。其中,插針頭111與插針尾112的聯結由壓鉚聯接結113完成,插針尾由折彎成多角形的上、下對合配置且開口端呈鴨咀狀的尾片1121、1122組成;2葉尾片的橫截面如圖中A?A剖視圖所示呈長方形,也就是說,內導體插針尾片由條狀金屬板折彎成多角形構成,其形狀相似于鴨嘴。在實際使用中,這樣結構的已有射頻同軸連接器,衛星天線的高頻頭與天線接收信號傳輸時,電纜的圓形芯線插入其內導體插針尾時,只能從圖9中A?A剖視圖所示的橫截面呈并立長方形的兩尾片之間穿過,通過連接電纜的圓形芯線兩側凸弧形表面與兩尾片的平整表面的點接觸,達到衛星天線的高頻頭與天線接收信號的傳輸。實際使用中,一方面為確保接觸可靠,只能加大內導體尾片條狀金屬板寬度,而且內導體形狀不規則,與插入針插合后形狀隨插入針的直徑變化而改變,尾片1121、1122在實際制造中必然不完全相同,導致的偏心造成阻抗變化,信號難以在要求的阻抗75Ω情況下傳輸,由于阻抗不連續,造成回波增大。天線接收信號經過這樣的傳輸必然衰減嚴重,回波損耗難以下降,經測試0.8?2.15GHZ回波損耗通常達?8db至?13db范圍,無法滿足回波損耗更低的客戶要求;另一方面,為了保證電纜的圓形芯線兩側凸弧表面與內導體兩尾片的平整表面的接觸可靠,現有技術中盡量加大了內導體對合尾片的寬度,在提倡資源節約型生產的今天,盡可能減少制作內導體的價格昂貴的合金銅及內導體表面鍍層貴金屬金、銀的消耗,對企業而言實現了制作成本下降,對社會而言實現了資源節約。由此可見,研究并設計一種電性能連接中信號衰減明顯減少,而又降低了制造成本、減少了資源消耗的低回波射頻同軸連接器是必要的。?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設計一種電性能連接中信號衰減明顯減少,而又降低了制造成本、減少了資源消耗的低回波射頻同軸連接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低回波射頻同軸連接器,包括有由插針頭、插針?尾構成的內導體,套接于內導體插針尾外周的絕緣尾套,配合于絕緣尾套的尾部密封圈,依次套接于內導體插針頭外周的第一絕緣墊圈、頭部密封圈、第二絕緣墊圈,套接于尾部密封圈、絕緣尾套、第二絕緣墊圈、頭部密封圈、第一絕緣墊圈外周的接連套,其特征是所述內導體的插針尾由前端內腔經滾鉚扣接于插針頭后頸部外周,后端內腔經滾鉚扣接有中空圓錐狀插針尾片組的管狀插針尾管構成,所述插針頭后頸部外周與插針尾的插針尾管前端內腔結合處設計有配合于插針尾管內腔的環狀凹槽和頂接于插針尾管前端的環狀凸起;該兩項設計的技術效果是將現有技術相似于鴨嘴的2葉尾片,改造成中空圓錐狀插針尾片組經管狀插針尾管連接于插針頭后部;所述插針尾片組由以位置間隔120弧度的、3片圍成中空圓錐狀的圓弧形尾片組成,該項設計的技術效果是將現有技術相似于鴨嘴的2葉尾片的平整表面與連接電纜的圓形芯線兩側凸弧形表面的點接觸,改造成中空圓錐狀插針尾片組弧面與連接電纜的圓形芯線兩側凸弧形表面之間的面接觸;所述套接于內導體插針尾外周的絕緣尾套內腔設計有頂接于插針尾片組后端的環狀凸起,該項設計的技術效果是迫使中空圓錐狀插針尾片組可靠地卡固于管狀插針尾管的內腔;前述插針頭后頸部外周與插針尾的插針尾管前端內腔結合處設計有配合于插針尾管內腔的環狀凹槽和頂接于插針尾管前端的環狀凸起,該項設計的技術效果是具備了將現有技術的插針頭與插針尾之間的壓鉚聯接,改造成插針頭與插針尾之間的滾鉚聯接的條件。?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還可以用采取如下的進一步技術措施來實現:?
所述內導體的插針尾由前端內腔經滾鉚扣接于插針頭后頸部外周,是指采用滾鉚將插針尾管前端內腔經滾鉚槽扣接于插針頭后頸部外周的環狀凹槽中,該項設計的技術效果是將現有技術的插針頭與插針尾的聯結由壓鉚聯接結完成,改造成插針頭與插針尾之間的滾鉚扣接。?
所述內導體的插針尾由前端內腔經滾鉚扣接于插針頭后頸部外周,是指采用滾鉚將插針尾管前端內腔經滾鉚槽扣接于插針頭后頸部外周的環狀凹槽中,該項設計的技術效果是將現有技術的插針頭與插針尾的聯結由壓鉚聯接結完成,改造成插針頭與插針尾之間的滾鉚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明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江蘇明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723523.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