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可降低擠壓力的熱擠壓用玻璃潤滑墊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722756.3 | 申請日: | 2012-1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221077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0-02 |
| 發明(設計)人: | 包進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包進平 |
| 主分類號: | B21C23/32 | 分類號: | B21C23/32 |
| 代理公司: | 昆明知道專利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企業) 53116 | 代理人: | 姜開俠;姜開遠 |
| 地址: | 650051 云南省***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降低 壓力 擠壓 玻璃 潤滑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金屬熱加工設備技術領域,進一步屬于金屬擠壓設備輔助件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可降低擠壓力的熱擠壓用玻璃潤滑墊。?
背景技術
玻璃潤滑工藝對鋼的熱擠壓具有關鍵影響,不使用玻璃潤滑劑會造成模具過度磨損,模子在使用一次之后就報廢了,而玻璃潤滑劑的實用新型則解決了該問題。在鋼的熱擠壓工藝中,圓環形玻璃潤滑劑必須由固態變成膠粘態(固態時稱之為玻璃潤滑墊),在坯料表面形成完整而連續的膠粘薄膜,并隨坯料一起變形流動,從而起到潤滑,隔熱,降低摩擦的作用,最終在擠壓制品表面形成保護膜。但目前,工業中所使用的玻璃潤滑墊如圖1和2所示,環形玻璃潤滑墊與坯料之間接觸面與環形玻璃潤滑墊的軸線形成90度夾角,在擠壓初期需要一個較大的突破力使玻璃潤滑墊發生變形(如圖7(a)所示),部分玻璃潤滑劑會被擠出模孔,隨后擠壓力有所下降變平緩,剩余玻璃潤滑劑則被封存在坯料與模具之間,從而為擠壓過程中提供持續潤滑。由于在初始擠壓階段,需要一個較大的擠壓突破力,從而降低了擠壓設備的可擠壓范圍。除此之外,由于擠壓突破力的存在,對于特定功率的擠壓設備,需要適當降低擠壓比,或者提高擠壓溫度,擠壓才可以進行,這不僅影響產品質量,而且該突破力的存在既對玻璃潤滑劑,擠壓工模具的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也降低了其使用壽命。為此,開發一種結構簡單,可降低擠壓力的熱擠壓用玻璃潤滑墊是解決這一難題的有效途徑。?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既能降低擠壓初期突破力,又能降低穩定階段擠壓力的熱擠壓用玻璃潤滑墊。?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所述的玻璃潤滑墊為圓環件,包括模口接觸面和坯料接觸面,所述坯料接觸面分為導向段和承壓段,所述導向段與承壓段兩者工作面的夾角為95~175°,所述導向段與承壓段的長度比例為0~10:10~0。?
本實用新型所述坯料接觸面設置導向段和承壓段,且導向段與圓環軸線的夾角小于90°,降低了熱擠壓過程的初始擠壓突破力,同時也降低了穩定階段的擠壓力,從而擴大了熱擠壓設備的生產范圍,同時,也可以使用更大的擠壓筒來增大擠壓比,使產品質量更佳。此外,擠壓力的下降,降低了工模具的載荷及磨損,提高了使用壽命,甚至可用更廉價的模具鋼,從而大大降低了維護擠壓工模具的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璃潤滑墊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現有技術工作狀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玻璃潤滑墊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之左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工作狀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5的結構關系說明示意圖,其中:圖6(a)為實施例1的結構關系說明示意圖;圖6(b)為實施例2的結構關系說明示意圖;圖6(c)為實施例3的結構關系說明示意圖;圖6(d)為實施例4的結構關系說明示意圖;圖6(e)為實施例5的結構關系說明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5及現有技術中擠壓力與擠壓時間的關系曲線對比圖,其中:(a)為現有技術;(b)為實施例1;(c)為實施例2;(d)為實施例3;(e)為實施例4;(f)為實施例5。?
圖中:1-玻璃潤滑墊;2-模口接觸面;3-坯料接觸面;4-擠壓模;5-坯料;6-擠壓筒;7-擠壓桿;8-導向段;9-承壓段;10-承壓過渡段;11-承壓接觸段。?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加以限制,基于本實用新型教導所作的任何變更或改進,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如圖1~2所示,現有技術的玻璃潤滑墊1為環形結構,包括模口接觸面2和坯料接觸面3,所述的坯料接觸面3是垂直于圓環軸線的,其與坯料端面直接沖突式接觸,坯料要突破“強力阻隔”才能通過,使得擠壓力增大。不僅對模具,擠壓筒等部件的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要求使用大功率擠壓機,這就增大了投資,而且增大了故障率,導致生產成本增大。?
圖3、圖4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結構關系,所述的玻璃潤滑墊1為圓環件,包括模口接觸面2和坯料接觸面3,所述坯料接觸面3分為導向段8和承壓段9,所述導向段8與承壓段9兩者工作面的夾角為95~175°,所述導向段8與承壓段9的長度比例為0~10:10~0。?
所述導向段8與承壓段9的長度比例為1~5:5~1。?
所述導向段8與圓環軸線間的夾角10~85°。?
所述承壓段9與圓環軸線的夾角為10~85°。?
所述導向段8與圓環軸線的夾角為30~4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包進平,未經包進平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722756.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