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尾氣吸收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722030.X | 申請日: | 2012-12-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061032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7-17 |
| 發明(設計)人: | 陳延林;徐航;周亞明;牛紅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建安化工設計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53/18 | 分類號: | B01D53/18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林君如 |
| 地址: | 200072 上海市閘***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尾氣 吸收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廢氣處理裝置,尤其是涉及一種尾氣吸收裝置。
背景技術
化工、石化行業中對于產生廢氣的處理問題一直是研究的課題,大多數工廠運用焚燒或者尾氣洗滌的手段來實現,對于H2S,SO2,NH3,苯酐等類似物質,多采用建設尾氣吸收裝置來洗滌,目前以填料塔為主。
有關文獻也公開了用于吸收尾氣的填料塔,通過塔內的填料板和水接觸后吸收尾氣,但是此類填料塔經常發生堵塞的情況,檢修處理非常繁瑣復雜,并且有造價高,水氣接觸面積利用率小,噴淋水用量大等缺點,造成了成本增加和資源浪費。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接觸面積大、防止堵塞、適用范圍廣的尾氣吸收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尾氣吸收裝置,該尾氣吸收裝置包括:
塔體:包括塔主體及連接在塔主體頂部的煙囪;
塔內件:設在塔主體內,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設置的除沫網、水霧噴淋管、泵循環噴淋管、兩塊內浮球格柵及尾氣分布管;
內浮球:設在兩塊內浮球格柵之間。
所述的除沫網為攔截噴淋吸收過程中產生的泡沫,防止泡沫隨尾氣一同排空的格柵網。
所述的水霧噴淋管與塔主體上設置的噴淋水入口連接。
所述的泵循環噴淋管與塔主體上設置的循環泵噴淋口連接,該循環泵噴淋口經管道與循環噴淋泵連接。
所述的尾氣分布管為盤管開孔式結構。
所述的尾氣分布管與塔主體上設置的尾氣入口連接。
所述的內浮球為聚四氟乙烯空心球。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
一、接觸面積大:與固定板的填料塔相比,漂浮滾動的球體接觸面積大的多,水的利用率也就隨即增加。
二、防止堵塞:本實用新型中浮球摩擦系數小,本身不會發生粘連,球體在塔中漂浮滾動,也不會造成格柵的堵塞。
三、適用范圍廣:本實用新型適用于H2S,SO2,NH3,苯酐等類似物質的吸收,對吸收用液體和浮球作對應調整,可適用更多介質。
四、節能:由于水的利用率高,噴淋用水量相對降低。
五、檢修方便:本實用新型塔內件簡單,檢修更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外部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中,N1為尾氣入口,N2為噴淋水入口,N3為排放出口,N4為循環泵噴淋口,N5為廢氣出口,P為循環噴淋泵,10為煙囪,20為除沫網,30為水霧噴淋管,40為循環泵噴淋管,50為內浮球格柵,60為內浮球,70為尾氣分布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實施例
一種尾氣吸收裝置,用于對含有包括H2S、SO2、NH3或苯酐物質尾氣的吸收,其結構如圖1-2所示,包括塔體、塔內件以及內浮球60。塔體包括塔主體及連接在塔主體頂部的煙囪10,塔主體上設置有尾氣入口N1,噴淋水入口N2,排放出口N3,循環泵噴淋口N4,廢氣出口N5。塔內件設在塔主體內,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設置的除沫網20、水霧噴淋管30、泵循環噴淋管40、兩塊內浮球格柵50及尾氣分布管70;除沫網20攔截噴淋吸收過程中產生的泡沫,防止泡沫隨尾氣一同排空,水霧噴淋管30與塔主體上設置的噴淋水入口N2連接,泵循環噴淋管40與塔主體上設置的循環泵噴淋口連接N4,該循環泵噴淋口N4經管道與循環噴淋泵P連接。內浮球格柵可以采用金屬或非金屬材料制作得到,尾氣分布管70采用盤管開孔式結構,使尾氣上升時分布均勻,尾氣分布管70與塔主體上設置的尾氣入口N1連接,另外塔主體下方設置的排放出口N3經管道與循環噴淋泵P連接,塔主體上方開設有廢氣出口N5,并與煙囪10連通。采用的內浮球60為聚四氟乙烯空心球,設在兩塊內浮球格柵50之間。
使用時,尾氣從塔底入口N1進入塔體,通過尾氣分布管70均勻上升,使內浮球漂浮滾動;噴淋水從塔頂噴淋水入口N2進入,通過噴淋管30均勻噴淋至內浮球60表面;內浮球60在格柵50內活動,表面水分與上升尾氣充分接觸;吸收后的廢水從N3口排出,部分通過循環噴淋泵P到循環噴淋口N4進入循環泵噴淋管40循環利用,剩余部分排放至收集區域;吸收后的廢氣通過除沫網20攔截氣體中帶入的氣泡后,從排放出口N5由煙囪10放空。
尾氣吸收裝置吸收尾氣通過塔底進入,利用尾氣分布管70均勻分布上升,氣流使內浮球60漂浮在塔體中,噴淋水霧從塔頂均勻噴灑,與內浮球60的表面充分接觸,利用內浮球60表面水分將上升氣體中需洗滌的物質吸收,隨即流下,從塔底排放口排出,利用了內浮球60滾動時相對接觸面積的增大,充分利用噴淋水霧使尾氣吸收更完全,同時由于球體漂浮滾動而不會造成堵塞現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建安化工設計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建安化工設計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722030.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防爆式太陽能真空集熱管
- 下一篇:粉塵回收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