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顯示屏的中框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718785.2 | 申請日: | 2012-12-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055346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7-10 |
| 發明(設計)人: | 謝翊;陳瓔寧;寧志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康佳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9F9/00 | 分類號: | G09F9/00;H04N5/6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勝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楊宏 |
| 地址: | 518053***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顯示屏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顯示屏的邊框裝置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顯示屏的中框結構。
背景技術
電視機及液晶顯示器等產品的設計日趨纖薄,傳統的注塑材料在強度上已經日趨不能滿足該趨勢。傳統的金屬外框做法是金屬鋁型材四邊拼接或三邊折彎拼接工藝。目前,市場上的電視機高端機型多采用鋁型材折彎工藝或拼接工藝,需要氧化等表面處理工藝,作為外觀裝飾效果。
部分品牌不銹鋼片沖壓拼接工藝,模具費昂貴,工藝性控制比較難。鋁材拋光表面需進行氧化等處理,較難達到不銹鋼的高亮效果;表面可看到拼接縫隙;為避免割手要做卷邊處理,工藝難度大,模具費用高.
因此,現有技術還有待于改進和發展。
實用新型內容
鑒于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顯示屏的中框結構,旨在解決現有的顯示屏的中框結構強度低、成本高、制造工藝復雜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顯示屏的中框結構,其中,包括四邊形的金屬外框及設置在所述金屬外框內的內部結構件,所述內部結構件通過焊接方式連接在所述金屬外框內。
所述顯示屏的中框結構,其中,所述金屬外框的厚度為1.0~1.5mm。
所述顯示屏的中框結構,其中,所述金屬外框為不銹鋼外框。
所述顯示屏的中框結構,其中,所述內部結構件包括分段的四條,并分別設置在金屬外框四條邊上。
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將顯示屏的中框結構設置為包括四邊形的金屬外框及設置在所述金屬外框內的內部結構件,所述內部結構件通過焊接方式連接在所述金屬外框內,從而解決了電視機或顯示器面殼采用片材時傳統的整體沖壓方案需要大模具,復雜卷邊工藝等問題,大大提高工藝生產的可行性,節省中框結構的生產成本,提高了中框結構強度,并降低了開發難度以及制造工藝。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顯示屏的中框結構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顯示屏的中框結構,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確,以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請參閱圖1,圖1為本實用新型顯示屏的中框結構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所述顯示屏的中框結構包括:四邊形的金屬外框100及設置在所述金屬外框100內的內部結構件110,所述內部結構件110通過焊接方式連接在所述金屬外框100內。
具體來說,本發明中的金屬外框100采用金屬片材,先將金屬片材切割成所需要的條狀,然后將條狀的金屬片材打磨邊角,最后將金屬片材折彎成電視機或者顯示器的外觀面,從而先做出四邊形的金屬外框。
然后將內部結構件110焊接在金屬外框100的框內,所述內部結構件110包括四段,即采用金屬件分段的形式設置在金屬外框100的框內,每一條內部結構件110通過焊接方式連接在金屬外框100內。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金屬外框100的厚度優選為1.0~1.5mm。
進一步,所述金屬外框100優選為不銹鋼外框。當然,本實用新型也不限于采用不銹鋼材料,也可以是其他材質的材料制作金屬外框,同樣能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本實用新型的顯示器的中框結構可以用于電視機、電腦顯示器等等電子設備的顯示器結構。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通過將顯示屏的中框結構設置為包括四邊形的金屬外框及設置在所述金屬外框內的內部結構件,所述內部結構件通過焊接方式連接在所述金屬外框內,從而解決了電視機或顯示器面殼采用片材時傳統的整體沖壓方案需要大模具,復雜卷邊工藝等問題,大大提高工藝生產的可行性,節省中框結構的生產成本,提高了中框結構強度,并降低了開發難度以及制造工藝。
應當理解的是,本實用新型的應用不限于上述的舉例,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上述說明加以改進或變換,所有這些改進和變換都應屬于本實用新型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康佳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康佳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71878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