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搗蒜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715538.7 | 申請日: | 2012-12-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000511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6-19 |
| 發明(設計)人: | 李占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占輝 |
| 主分類號: | A47J19/04 | 分類號: | A47J19/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00020 重***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搗蒜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生活用品,具體涉及一種搗蒜器。
背景技術
日常生活中做菜使用蒜泥或蒜片的時候很多,人們制作蒜泥的工具多為夾鉗式或石舀石錘等擠壓方式,采用這種方式制作蒜泥通常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而且蒜泥在擠壓的過程中容易飛濺出去,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和浪費,同時這種蒜泥制作方式也不便于兒童和女性使用。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且能省力地將大蒜制成蒜泥的搗蒜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搗蒜器,包括透明塑料制成的配合使用的盒體和蓋體,所述盒體內并排垂直向上設有多個第一凸起,且相鄰兩個第一凸起間的間距相等;所述蓋體上并排設有多個朝向盒體的,且與第一凸起交叉配合的第二凸起。
進一步地,所述盒體底部邊緣和蓋體頂部邊緣均設有防滑的凸棱。當使用者的手上有水的時候,很難捏住搗蒜器的盒體和蓋體使盒體和蓋體做相對轉動,從而很難將盒體內的蒜瓣搗成蒜泥,凸棱的設置解決了手滑時無法捏住蓋體和盒體的問題,使使用該搗蒜器時更加方便和省力。
更進一步地,所述盒體和蓋體均為圓形,且所述盒體的直徑為5-7cm。搗蒜器盒體直徑太大每次放入盒體內的蒜瓣能多,一次可以制作的蒜泥量也較多,但同時制作蒜泥也要費力些,一般家用搗蒜器盒體的直徑控制在5-7cm時搗出一定量的蒜泥,所花費的力氣最小。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好處:本實用新型在提供了一種搗蒜器,這種搗蒜器是通過盒體和蓋體的相對運動,位于盒體中的第一凸起和位于蓋體中的第二凸起將蒜瓣不斷地切割成小塊,最終制成蒜泥,這種搗蒜方式相對于現有的夾鉗式或石舀石錘搗蒜更省力,而且由于蒜瓣是位于盒體中的,因此蒜瓣不會飛濺出去。
附圖說明
圖1-本實用新實施例中盒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2-本實用新實施例中蓋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盒體,11第一凸起,2蓋體,21第二凸起。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參見圖1和圖2,一種搗蒜器,包括透明塑料制成的配合使用的盒體1和蓋體2,盒體1內并排垂直向上設有多個第一凸起11,且相鄰兩個第一凸起11間的間距相等;蓋體2上并排設有多個朝向盒體1的,且與第一凸起11交叉配合的第二凸起21。采用透明塑料制成盒體1和蓋體2,使用者可以透過盒體1或蓋體2直觀地看到盒體1內蒜泥的是否制好,另外塑料是目前使用最為普遍,也是最為便宜的一種制品,而且塑料非常好加工,質地又輕,好攜帶。
作為優化,盒體1底部邊緣和蓋體2頂部邊緣均設有防滑的凸棱。
作為優化,盒體1和蓋體2均為圓形,且所述盒體1的直徑為5-7cm。
使用時,先將蒜瓣撥蒜,然后再將蒜瓣放入盒體內,蓋上蓋體,然后擰動蓋體,使蓋體與盒體做相對轉動,轉動幾次后,蒜瓣就變成了蒜泥,使用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的蒜泥大小,選擇轉動蓋體或盒體的次數。
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占輝,未經李占輝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715538.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