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新式去毛刺刀片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706400.0 | 申請日: | 2012-12-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031263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7-03 |
| 發明(設計)人: | 劉章興;周海洋;劉衛軍;聶玉潔;何亭燃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大學 |
| 主分類號: | B23P23/00 | 分類號: | B23P23/00 |
| 代理公司: | 重慶為信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16 | 代理人: | 龍玉洪 |
| 地址: | 400044 重***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式 毛刺 刀片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刀具,特別是涉及一種新式去毛刺刀片。
背景技術
在流體流量計的生產中,其中有中隔式流體測量導管在中隔處往往采用銑削加工,在內腔隔板處邊緣及與圓筒壁夾角處易形成毛刺,其毛刺若不去除將會嚴重影響檢測結結果,尤其是氣體流量計;目前雖然已有一些手工毛刺去除刀具,但無針對筒狀零件的中隔處加工毛刺的去除刀具。而熱爆炸去毛刺、拋丸去毛刺、電解去毛刺等去毛刺方式對設備要求較高,不適用于小批量生產。
現有手工加工方式主要存在問題列如下:
1、毛刺處于內腔隔板邊緣和隔板與筒壁夾角,現有毛刺去除刀具受中隔板和零件尺寸的限制,去除效果不佳;
2、現有手工刀具只能進行單一的銼削或切削加工,無法針對不同尺寸的毛刺實現漸進式去除,毛刺去除效果有限;
3、現有手工刀具切削工作面較窄,單次加工無法對零件毛刺進行整體式去除,導致中隔邊緣各處毛刺去除效果不均;
4、只能采用純手工操作,效率低下。
基于以上敘述,設計一種能夠去除中隔毛刺的刀片成為必要。
實用新型內容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新穎,能夠快速高效的中隔毛刺進行徹底去除的新式去毛刺刀片。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新式去毛刺刀片,包括刀體,其要點是:所述刀體上設有刀刃,該刀刃從前到后由前導部、切削部、銼削部和擠壓校準部構成,且所述切削部尖頂與刀背之間的距離大于所述前導部最高點與刀背之間的距離。采用以上結構,前導部主要起引導定位的作用,不參與切削;切削部采用漸進式切削,去除較大毛刺;銼削部用于銼削前面未切除干凈的細小毛刺;擠壓校準部對加工邊緣進行擠壓,降低其表面粗糙度保證毛刺去除效果;上述結構最終達到理想的去除效果。
作為優選:所述前導部位于所述刀體的前端部,且該前導部設置有后倒角R。
作為優選:所述前導部后倒角R的值為30°。采用以上結構,加工時能夠起到良好的引導定位的作用,使得毛刺的去除更加快捷。
所述切削部從前到后由第一切削刃、第二切削刃和第三切削刃構成,所述第一切削刃、第二切削刃和第三切削刃的尖頂與刀背之間的距離依次增加。采用以上結構,由于所述第一切削刃、第二切削刃和第三切削刃最高點與刀背之間的距離從前到后依次增加,因此所述第一切削刃、第二切削刃和第三切削刃依次與中隔上的毛刺接觸,從大的毛刺到小的毛刺逐步去除,達到徹底去除毛刺的目的。
作為優選:所述銼削部為平面結構,該銼削部表面加工有雙紋銼削刃,所述銼削部表面與刀背之間的距離等于所述第三切削刃的尖頂與刀背之間的距離。采用以上結構,由于銼削部與第三切削刃等高,因此能夠銼削前面未切除干凈的細小毛刺,從而達到徹底去除毛刺的目的。
作為優選:所述擠壓校準部位于所述刀體后端部,該擠壓校準部表面為光滑平面。采用以上結構,對加工邊緣進行擠壓,降低其表面粗糙度保證毛刺去除效果。
作為優選:所述前導部和第一切削刃之間、第一切削刃和第二切削刃之間、所述第二切削刃和第三切削刃之間,所述第三切削刃和銼削部之間以及銼削部和擠壓校準部之間設置有內凹的容屑槽。設置容屑槽,壓落加工時由各容屑槽暫時容納被切落毛刺,從而不會影響毛刺的去除。
作為優選:為了便于本實用新型的安裝,在所述刀體中部開有螺紋孔。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使用靈活方便,毛刺去除效率高,通過采用切削和擠壓式銼削相結合的漸進式整體切削,能完全去除中隔式流體測量導管的中隔處加工毛刺,2)能夠提高中隔的精度;具有成本低、易于實現等特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大學,未經重慶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70640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