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垃圾瀝濾液處理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701037.3 | 申請日: | 2012-12-1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173935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9-04 |
| 發明(設計)人: | 徐文軍;蘭建偉;蘇志峰;趙劍鋒;朱春福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能源環保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8052 廣東省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垃圾 濾液 處理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污水處理系統,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垃圾瀝濾液處理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現代化城市的迅速發展,城市生活垃圾也飛速增長,生活垃圾的污染問題日漸突出。目前,生活垃圾處理方法主要有焚燒、堆肥、機械處理和填埋場等。傳統的城市生活垃圾填埋處理受到越來越多的限制,根據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的基本原則,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已成為近年來解決城市生活垃圾出路的一個新方向,垃圾焚燒廠的建設在近幾年發展迅速。垃圾在存放、中轉、運輸、堆放過程中,由于厭氧發酵、有機物分解、雨水淋洗等原因產生多種代謝物質和水分,形成了成分極為復雜的高濃度有機廢水——垃圾瀝濾液。未經處理的瀝濾液不僅污染土壤和地表水,而且通過地下水流污染水源,對人的健康和環境構成永久性的威脅。因此,對垃圾瀝濾液的污染控制成為垃圾焚燒無害化處理的重要組成內容。?
垃圾瀝濾液的產生量和水質濃度隨季節變化較大。瀝濾液成分復雜,有研究表明,垃圾瀝濾液中有機污染物有34種。其中,烷烯烴6種,羧酸類19種,酯類5種,醇、酚類10種,醛、酮類10種,酰胺類7種,芳烴類1種,其他5種。其中已被確認為致癌物1種,促癌物、輔致癌物4種,致突變物1種,被列入我國環境優先污染物“黑名單”的有6種。瀝濾液與一般城市污水相比,主要特點如下:?
1.污染物成份復雜多變、水質變化大?
焚燒廠瀝濾液比較新鮮,其中所含有機物大多為腐殖類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和中等分子量的灰黃霉酸類物質,且內含如苯、萘、菲等雜環芳烴化合物、多環芳烴、酚、醇類化合物、苯胺類化合物等難降解有機物,因而其水質是相當復雜的,污染物種類多,而且濃度存在短期波動性和長期變化的復雜性。?
2.有機污染物濃度高(COD濃度高)?
焚燒廠的瀝濾液COD濃度一般在40000-80000mg/l左右,采用傳統的生化處理工藝,很難將其處理到要求的排放標準。?
3.氨氮濃度高?
焚燒廠的瀝濾液氨氮濃度較高,一般在1000-2500mg/l左右,要求處理工藝具備較高的脫氮能力。?
4.鹽份含量高?
由于垃圾中含有較多的鹽份,造成瀝濾液中的鹽份含量較高,瀝濾液的電導率高30000-40000us/cm。?
5.焚燒廠瀝濾液呈酸性,pH值較低?
焚燒廠瀝濾液含有大量的有機酸,pH值較低,一般在4-6左右。?
6.焚燒廠瀝濾液水量波動較大?
受垃圾收集、氣候、季節變化等因素影響,垃圾焚燒廠瀝濾液水量波動較大,特別是季節變化對瀝濾液水量變化影響較大,一般夏天瀝濾液產量較大,而冬天相對較少。?
7.營養比例失調?
對于生物處理而言垃圾焚燒發電廠瀝濾液中營養物比例失調,主要體現在相對COD、BOD指標而言,磷含量偏低,氨氮含量偏高。眾多研究及工程實例顯示,垃圾瀝濾液中營養比例失調是導致瀝濾液難以處理的一個重要原因。?
8.具有惡臭?
焚燒廠瀝濾液散發出多種惡臭性氣體,要求處理系統配套除臭措施,控制惡臭對大氣環境造成污染。?
目前國內垃圾焚燒廠應用最廣泛的瀝濾液處理工藝為“生化+膜”處理工藝技術。按膜生化反應器選取的種類不同,“生化+膜”處理工藝技術又可細分為“調節池+預處理+厭氧+SMSBR+NF(納濾)或RO(反滲透)”和“調節池+厭氧+MBR+NF(納濾)或RO(反滲透)”兩種。兩者的主要差異是厭氧后的MBR和SMSBR系統。“膜+生化”處理工藝中,一旦NF(或RO)系統投入運行,即有30%左右的膜濃縮液產生。由于膜濃縮液高有機物濃度、高鹽含量、結垢性強、污染物成分復雜等特點,使得對該濃縮液進行處理的難度相當大,國內外還沒有一種經濟合理的成熟處理工藝。目前,該濃縮液的最終出路還不能有效得到解決,因此采用“生化+膜”處理工藝的NF(納濾)或RO(反滲透)深度處理裝置并不能連續投入運行,大部分時間是沒有經過膜的深度處理而直接排放,出水只能符合《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中的三級排放要求。?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能源環保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能源環保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701037.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