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均溫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699310.3 | 申請日: | 2012-12-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027651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6-26 |
| 發明(設計)人: | 王敬敦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信懿 |
| 主分類號: | H05K7/20 | 分類號: | H05K7/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龍寰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孫皓晨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利用霧化器進行霧化本體腔室內的工作流體,即可以霧化的工作流體與本體迅速進行熱量的傳導交換,而使本體各部位呈均溫狀態,以利致冷或致熱作用,并大幅提升致冷、熱效率的的均溫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電子產品的高頻、高速及大規模集成電路的密集和小型化,使得電子組件于驅動時所產生的熱量也隨著增加,而利用空氣強制對流的散熱方式,已不足使電子組件作有效的散熱,進而直接影響電子組件的使用壽命及工作性能。
為使電子產品能有效的進行散熱,坊間將熱管(heat?pipe)工作原理廣泛應用于各種電子產品的散熱裝置上;請參閱第1、2圖所示,坊間現有的散熱裝置10,其在一管體11的內部設有密閉的腔室111,在該管體11的腔室111內填充有液態的工作流體,且在該腔室111的內壁面上設有毛細結構12,另在該管體11的一端設有連接部112,以供接觸電子組件20等熱源,以及在管體11的外環面設有散熱鰭片13,以增加散熱面積,當電子組件20驅動時,其所產生的熱量即傳導至管體11的連接部112,而使管體11的腔室111內近連接部112處的工作流體蒸發為氣態的工作流體,并于管體11的腔室111內流動擴散,當氣態的工作流體往管體11的腔室111另一端流動擴散后,即與管體11作熱交換,隨即凝結成液態的工作流體,而憑借毛細結構12的毛細作用,使液態的工作流體往管體11的一端滲透流動,而利用工作流體與管體11作液、氣態循環相變的熱交換作用,將電子組件20的熱量傳導至管體11各部位,使管體11各部位呈均溫狀態,并憑借散熱鰭片13進行散熱,以冷卻電子組件20,并提升電子組件20的使用壽命及工作性能;然而,該散熱裝置10于使用上仍有如下的缺弊:
該散熱裝置10利用工作流體的液、氣態循環相變進行傳導熱量,然而,當工作流體蒸發為氣態后,其流動擴散的距離長度有限,尤其,當使用環境的溫度較低(如0℃以下)時,更縮短氣態工作流體的流動擴散距離,而使得電子組件20所產生的熱量無法順利傳導至管體11各部位進行散熱,進而影響其散熱效果。
該散熱裝置10于低溫環境(如0℃以下)中使用時,將使得該管體11腔室111內的工作流體相變為固態,即便以耐低溫的油液作為工作流體,以防止工作流體相變為固態,仍會使工作流體的流動變得相當緩慢,因此,當電子組件20所產生的熱量傳導至管體11的連接部112時,僅有近管體11連接部112處的工作流體作液、氣態循環相變的導熱及熱交換作用,而使得電子組件20所產生的熱量無法順利傳導至管體11各部位進行散熱,進而影響其散熱效果。
該散熱裝置10利用工作流體的液、氣態循環相變進行傳導熱量,因此,當電子組件20經由該散熱裝置10進行散熱,使電子組件20的溫度下降至低于工作流體蒸發為氣態的臨界溫度時,該工作流體受熱蒸發作用即開始趨緩,而管體11與工作流體間的熱交換作用也隨之減緩,進而影響其散熱效果。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設計人遂以其多年從事相關行業的研發與制作經驗,針對目前所面臨的問題深入研究,經過長期努力的研究與試作,終究研創出一種可提升致冷、熱效率的均溫裝置,并以改善習式的缺弊,此即為本實用新型的設計宗旨。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均溫裝置,可提升致冷、熱效率。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均溫裝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本體:是在內部設有呈負壓狀態的腔室,且在該腔室內填充有液態的工作流體;
霧化器:是在本體的腔室內設置的至少一霧化組件,以供驅動進行霧化本體腔室內的工作流體,使該工作流體于本體的腔室內快速流動擴散,而與本體進行熱量的傳導交換。
所述的均溫裝置中:該工作流體是水或酒精的液體。
所述的均溫裝置中:該本體的腔室內側壁面設有毛細層,以供吸附工作流體。
所述的均溫裝置中:該本體的毛細層是以不織布編織材料或粉末燒結材料制作的內表層,以產生毛細作用。
所述的均溫裝置中:該本體的外部在一端設有連接部,以供連接熱源或冷源。
所述的均溫裝置中:該本體的外側壁面設有鰭片。
所述的均溫裝置中:在該本體的腔室內設有至少一能夠控制加熱溫度的加熱組件,以供加熱本體腔室內的工作流體。
所述的均溫裝置中:在本體腔室的各內側壁面布設有復數個該霧化組件,以供同時驅動并霧化本體腔室內的工作流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信懿,未經王信懿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69931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