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攪拌研磨頭升降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698216.6 | 申請日: | 2012-12-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061136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7-17 |
| 發明(設計)人: | 周和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山DIC色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F15/00 | 分類號: | B01F15/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新諾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李國釗;許英偉 |
| 地址: | 528467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攪拌 研磨 升降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攪拌機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涉及一種攪拌研磨頭升降結構。
背景技術
攪拌機,是一種帶有葉片的軸在圓筒或槽中旋轉,將多種原料進行攪拌混合,使之成為一種混合物或適宜稠度的機器,攪拌機分為好多種,有強制式攪拌機、單臥軸攪拌機、雙臥軸攪拌機等。
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專利號:Zl200620082006.9,專利名稱:攪拌機公開了一種攪拌機,包括機架,機架上設有豎向設置的攪拌筒,攪拌筒內設有攪拌機構,攪拌機包括一個全封閉的變速箱,變速箱傳動連接有可動的攪拌軸,攪拌軸上設有攪拌葉片,變速箱上部設有從動輪,從動輪與動力裝置傳動連接,攪拌筒的下部設有與攪拌筒固定連接并承載攪拌筒的轉動裝置,轉動裝置與動力裝置之間設有傳動機構,其操作簡單、容量大,攪拌效果好。
但是,現有攪拌機由于攪拌研磨頭在攪拌過程中,始終處于攪拌筒的底層,處于攪拌筒底層的材料被多次攪拌,而有些位于攪拌筒上層的材料始終未被攪拌到或者攪拌的程度要比底部的材料差很遠,這就造成材料沒有被充分攪拌,成分分散不均勻。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的缺點,提供了一種攪拌研磨頭升降結構,其使攪拌筒內上層和下層的材料都得到充分攪拌,攪拌均勻,攪拌效果好,提高了產品質量,而且當攪拌完成后,可將攪拌研磨頭上升,便于操作者將攪拌好的材料取出。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攪拌研磨頭升降結構,包括攪拌筒,所述攪拌筒內設置攪拌研磨頭,所述攪拌研磨頭固接一升降軸上,所述升降軸位于一油壓缸內,所述油壓缸連接儲油罐,所述油壓缸和儲油罐之間設置降閥,所述油壓缸還連接一油泵,所述油壓缸和油泵之間設置升閥。
所述儲油罐內設置油量監測裝置。
所述儲油罐內設置油溫監測裝置。
所述升閥和降閥連接一控制裝置。
所述攪拌筒還設有攪拌研磨頭高度監測裝置。
所述油壓缸內設有油壓監測裝置。
所述油壓缸內設有油壓報警裝置。
所述攪拌筒內設置照明裝置。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攪拌研磨頭升降結構,可升降攪拌研磨頭,對攪拌筒內的材料進行充分攪拌,而且結構簡單,易于操作,成本低廉。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與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攪拌研磨頭升降結構的原理示意圖。
圖中:
1——升降軸;
2——油壓缸;
3——儲油罐;
4——降閥;
5——油泵;
6——升閥。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攪拌研磨頭升降結構,包括攪拌筒,攪拌筒內設置攪拌研磨頭,攪拌研磨頭固接升降軸1上,升降軸1位于油壓缸2內,油壓缸2連接儲油罐3,油壓缸2和儲油罐3之間設置降閥4,油壓缸2還連接油泵5,油壓缸2和油泵5之間設置升閥6,升閥6和降閥4連接控制裝置,操作者通過控制裝置控制攪拌研磨頭的升降。
儲油罐3內設置油量監測裝置,儲油罐3內設置油溫監測裝置,當油量和油溫高于設定限值時報警。
攪拌筒還設有攪拌研磨頭高度監測裝置,用于實時顯示攪拌研磨頭的高度。
油壓缸2內設有油壓監測裝置和油壓報警裝置,用于顯示油壓缸2內的油壓,當油壓高于設定限值時報警。
攪拌筒內設置照明裝置,方便操作者觀察攪拌筒內材料的攪拌情況。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是:
打開油泵5關閉降閥4,打開升閥6,攪拌研磨頭自動上升,當關閉升閥6,打開降閥4,攪拌研磨頭自動下降。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盡管參照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但是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山DIC色料有限公司,未經中山DIC色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69821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編織點堆線檢測裝置
- 下一篇:綁扎繩編織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