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鋁合金高速船包架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698157.2 | 申請日: | 2012-12-1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966618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6-05 |
| 發明(設計)人: | 晏志清;季睿;舒李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江龍船舶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3C5/02 | 分類號: | B63C5/02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紅荔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王賢義 |
| 地址: | 519055 廣東省珠海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鋁合金 高速 船包架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鋁合金高速船包架。
背景技術
目前,船舶的下水方式有重力式下水、漂浮式下水和機械式下水,但是這幾種船舶下水方式的成本較高,對于中小型船舶企業而言,如何利用現有的設備或投入少量資金對現有設備進行改造,改變下水工藝提高本企業的船舶下水能力,是各個中小型船舶企業必須解決的問題。
氣囊下水是我國首創的船舶上排、下水新工藝,使用氣囊上排、下水工藝可以較好的解決中小型船舶下水能力的問題,它依靠船底下多個氣囊的滾動使船移動、下坡或上坡,但是在使用氣囊的過程中,往往是將船舶直接壓在氣囊上,時常會出現損壞船底油漆的現象,由于氣囊內存在高壓氣體,嚴重時會使簿板結構的船底板發生變形。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及具有防止船體受損功能的鋁合金高速船包架。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本實用新型包括底板和固定設置在所述底板上的至少一個船底固定座,所述船底固定座與船體底部相適配,當船舶安放在所述船底固定座上時,所述船底固定座支撐起所述船舶,移動所述底板即可使所述船舶發生同步移動。
所述固定座包括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所述左固定板和所述右固定板組成V型固定槽,所述左固定板和所述右固定板均與船體底部相適配。
在所述固定座與所述底板之間固定設置有支撐柱。
所述船底固定座采用兩個時,兩個所述船底固定座之間固定設置有連接板,所述連接板固定連接在兩個所述船底固定座之間的上端。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實用新型包括底板和固定設置在所述底板上的至少一個船底固定座,所述船底固定座與船體底部相適配,當船舶安放在所述船底固定座上時,所述船底固定座支撐起所述船舶,移動所述底板即可使所述船舶發生同步移動,所述船舶下水時,先將將所述船舶安放在所述船底固定座上,再將本實用新型放置橡膠氣囊上,然后對所述橡膠氣囊充氣,所述船舶在移動的過程中,由于所述底板的緣故,所述橡膠氣囊不會對船體造成損害,所以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而且還能防止船體受損。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正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的側視圖;
圖5是實施例一的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的正視圖;
圖6是實施例二的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的正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如圖1至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底板1和固定設置在所述底板1上的至少一個船底固定座2,所述船底固定座2與船體底部相適配,當船舶安放在所述船底固定座2上時,所述船底固定座2支撐起所述船舶,移動所述底板1即可使所述船舶發生同步移動,在本實施例中,結合現有的鋁合金高速船的船底結構,所述船底固定座2采用兩個,兩個所述船底固定座2之間固定設置有連接板4,所述連接板4固定連接在兩個所述船底固定座2之間的上端,所述連接板4可以加強本實用新型的穩定性。
所述固定座2包括左固定板21和右固定板22,所述左固定板21和所述右固定板22組成V型固定槽23,所述左固定板21和所述右固定板22均與船體底部相適配,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左固定板21和所述右固定板22均采用槽鋼制成,所述V型固定槽23的兩側均焊接有5mm厚的鋼板,所述左固定板21和所述右固定板22的底部相連接,從而形成的所述V型固定槽23與所述鋁合金高速船的船底結構相配合。
在所述固定座2與所述底板1之間固定設置有支撐柱3,所述支撐柱3提高了所述左固定板21和所述右固定板22的承載能力,使得在使用本實用型的時候更加安全穩定。
船舶下水時,再將所述船舶安放在所述船底固定座2上,再將本實用新型安放在所述橡膠氣囊上,然后對所述橡膠氣囊充氣,讓所述底板1壓在所述橡膠氣囊上,所述船舶與所述船底固定座2之間還設置有松木5,所述船舶在移動的過程中,由于所述底板1的緣故,所述橡膠氣囊發生破裂不能對船體直接沖擊,不會直接對船體造成損害。
實施例二:
如圖6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不同的是:所述左固定板21和所述右固定板22的組合方式。不同的船型,其底部的設計往往不同,這就要求所述左固定板21和所述右固定板22組成的所述V型固定槽23應打開相應的角度與之配合,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左固定板21和所述右固定板22的底部不相連,而且所述V型固定槽23的開口較大,以保證船舶在本實用新型上穩定安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江龍船舶制造有限公司,未經廣東江龍船舶制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69815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