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輪轂轉運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697736.5 | 申請日: | 2012-12-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984643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6-12 |
| 發明(設計)人: | 馬大龍;王建華;李昌 | 申請(專利權)人: | 濱州盟威戴卡輪轂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2D29/04 | 分類號: | B22D29/04 |
| 代理公司: | 濟南舜源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侯緒軍 |
| 地址: | 256602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輪轂 轉運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輪轂加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輪轂轉運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輪轂鑄造過程中需要將其從低壓機托盤轉運至提升機進行淬水,常規采用手工鉗子或自制叉子依靠工人臂力轉運,由于輪轂重量較大,工人長期進行轉運作業容易疲勞或造成傷痛,而且根據輪型的不同需要,部分輪轂鑄造后正、反面均需要淬水,翻轉輪轂的難度較大,增大了工人的勞動強度,降低生產效率。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輪轂轉運裝置,減少人工轉運輪轂造成的變形,降低工人勞動強度,并方便進行輪轂兩面淬水的翻轉操作。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輪轂轉運裝置,包括一固定在立柱上的軸承,軸承設置在軸承座內,軸承上安裝一伸出的桿臂,桿臂末端連接一鋼絲繩,鋼絲繩上端嵌入桿臂并設有鎖扣使其可相對桿臂轉動,鋼絲繩下端穿過一吊環并鎖死,吊環下部為設有安裝孔的連接部,兩側連接部與一套管端部對應扣合,連接部和套管貫穿一螺栓且螺栓末端采用螺母鎖緊,套管設置在一叉子上,叉子包括手柄、桿部和叉部,所述套管焊接在桿部,桿部前、后端分別設有叉部和手柄,叉部為適應輪轂外徑尺寸的U型結構;轉運輪轂時,用叉子的叉部夾住輪轂外緣,壓住手柄即可利用杠桿原理將輪轂抬起,將手柄在水平方向旋轉一定角度,即實現輪轂的位置轉移,需要翻轉輪轂時,使叉子手柄在豎直方向轉過一定角度即可。
作為優選,所述套管在叉子桿部上平行排列設置有3根,可根據輪轂托盤和機臺的距離調整吊環的固定位置,以充分利用杠桿原理達到省力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根據對上述方案的敘述可知:該輪轂轉運裝置包括一固定在立柱上的軸承,軸承設置在軸承座內,軸承上安裝一伸出的桿臂,桿臂末端連接一鋼絲繩,鋼絲繩下端穿過一吊環并鎖死,吊環下部為設有安裝孔的連接部,兩側連接部與一套管端部對應扣合,連接部和套管貫穿一螺栓且螺栓末端采用螺母鎖緊,所述套管焊接在夾持輪轂的叉子桿部,裝置整體結構簡單、制作容易,且操作方便,利用杠桿原理轉運和翻轉輪轂,可有效降低工人勞動強度,減少傳統形式的人工轉運輪轂造成的變形。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轉運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記:1、立柱;?2、軸承座;3、軸承;4、桿臂;5、鋼絲繩;6、叉子;7、吊環;8、套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輪轂轉運裝置,包括一固定在立柱上的軸承3,軸承3設置在軸承座2內,軸承3上安裝一伸出的桿臂4,桿臂4末端連接一鋼絲繩5,鋼絲繩5上端嵌入桿臂4并設有鎖扣使其可相對桿臂4轉動,鋼絲繩5下端穿過一吊環7并鎖死,吊環7下部為設有安裝孔的連接部,兩側連接部與一套管8端部對應扣合,連接部和套管8貫穿一螺栓且螺栓末端采用螺母鎖緊,套管8設置在一叉子6上,叉子6包括手柄、桿部和叉部,所述套管8焊接在桿部,桿部前、后端分別設有叉部和手柄,叉部為適應輪轂外徑尺寸的U型結構;所述套管8在叉子6桿部上平行排列設置有3根,可根據輪轂托盤和機臺的距離調整吊環7的固定位置,以充分利用杠桿原理達到省力的目的。
在上述實施例中,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做了描述,很顯然,在本實用新型的發明構思下,仍可做出很多變化。在此,應該說明,在本實用新型的發明構思下所做出的任何改變都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濱州盟威戴卡輪轂有限公司,未經濱州盟威戴卡輪轂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697736.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