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3D顯示模組及液晶透鏡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696923.1 | 申請日: | 2012-12-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956573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5-29 |
| 發明(設計)人: | 武延兵 | 申請(專利權)人: | 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F1/29 | 分類號: | G02F1/29;G02F1/1339;G02B27/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銀龍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許靜;黃燦 |
| 地址: | 100015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顯示 模組 液晶 透鏡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液晶顯示技術領域,尤其是指一種3D顯示模組及液晶透鏡。
背景技術
立體顯示已經成為顯示領域的一大趨勢,而立體顯示的基本原理就是視差產生立體,也即:使人的左眼看到左眼圖片,右眼看到右眼圖片,其中左右眼圖片為有視差的一對立體圖像對。
透鏡式是實現立體顯示的方法之一,其原理為:在同一時刻,顯示器上一部分像素顯示左眼畫面的內容,一部分像素顯示右眼畫面的內容,利用透鏡將光線匯聚在其焦點上的原理,使左眼像素發出的光射向觀看者的左眼,只被左眼看到,右眼像素發出的光射向觀看者的右眼,只被右眼看到,從而令觀眾感受到3D立體效果。
而液晶透鏡是透鏡光柵的一種,是利用液晶來實現透鏡效果,如圖1所示,包括信號電極層1、液晶層2和公共電極層3,通過信號電極層1上不同位置輸入不同電壓,形成不同電場強度,從而使液晶層2上的液晶分子產生不同程度偏轉,這樣在液晶層2產生透鏡效果。
目前,液晶透鏡的液晶盒厚度(Cell?Gap)約為10至30微米,通常上、下基板之間采用隔墊物4來控制液晶盒厚度。隔墊物4通常為球狀,這就要求球狀隔墊物4的直徑也達到10至30微米,落在顯示區,而且隔墊物通常為各向同性材料,所占區域將會影響透鏡效果,同時球狀隔墊物的周邊也會影響液晶取向,因此在液晶透鏡的顯示區域造成瑕疵。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目的是提供一種3D顯示模組及液晶透鏡,用于解決現有液晶透鏡的隔墊物在顯示區造成瑕疵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種液晶透鏡,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及位于所述第一基板與所述第二基板之間的液晶層,所述第一基板與所述第二基板之間設置有用于控制液晶層厚度的隔墊物,所述隔墊物包括:
第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
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基板上,且所述第二部分與所述第一部分對位連接。
優選地,上述所述的液晶透鏡,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一連接面,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第二連接面,所述第二部分與所述第一部分對位時,所述第一連接面與所述第二連接面配合連接。
優選地,上述所述的液晶透鏡,所述第二連接面小于所述第一連接面。
優選地,上述所述的液晶透鏡,所述第一連接面設置有凹槽結構,所述第二連接面設置有與所述凹槽配合的突起,所述第二部分與所述第一部分對位時,所述突起與所述凹槽結構相對應。
優選地,上述所述的液晶透鏡,所述第一連接面上設置有第一齒狀結構,所述第二連接面上設置有第二齒狀結構,所述第二部分與所述第一部分對位時,所述第一齒狀結構與所述第二齒狀結構相互咬合設置。
優選地,上述所述的液晶透鏡,所述第二基板上設置有信號電極,所述第一基板上設置有公共電極。
優選地,上述所述的液晶透鏡,所述隔墊物形成為柱狀結構。
優選地,上述所述的液晶透鏡,所述隔墊物的折射率與周圍液晶的有效折射率相同。
本實用新型另一方面還提供一種3D顯示模組,包括顯示面板,其中,所述3D顯示模組還包括以上所述的液晶透鏡。
優選地,上述所述的3D顯示模組,所述隔墊物與所述顯示面板的黑矩陣對應設置,且位于所述液晶透鏡的透鏡單元的兩端。
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上述技術方案中的至少一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過將隔墊物一分為二,設置在不同基板上,使得兩部分可以制作為形狀與大小不同的結構,不會遮擋顯示區,從而不會在液晶透鏡的顯示區造成瑕疵,能夠解決現有液晶透鏡的隔墊物在顯示區造成瑕疵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液晶透鏡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所述3D顯示模組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
參閱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所述3D顯示模組的結構示意圖,所述3D顯示模組包括液晶透鏡100和顯示面板200,其中所述液晶透鏡100包括:
第一基板110;
第二基板120,與所述第一基板110相對設置;
液晶層130,位于所述第一基板110與所述第二基板120之間;
隔墊物140,位于所述第一基板110與所述第二基板120之間,用于控制液晶層的厚度,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能夠理解隔墊物140的設置位置,在此不作詳細描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69692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