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蓄電池配組儀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694737.4 | 申請日: | 2012-12-1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975281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6-05 |
| 發明(設計)人: | 江明;高文根;連磊;劉磊;王俊杰;許培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工程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R31/36 | 分類號: | G01R31/36 |
| 代理公司: | 蕪湖安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周光 |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蕪湖市弋江區***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蓄電池 配組儀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蓄電池的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便攜式蓄電池配組儀。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大多數蓄電池生產廠家仍然采用原始的人工配組方法,不僅耗時,而且耗力。市場上已經出現了一些配組儀產品,雖然采用先進的電流跟蹤技術使精度大幅提高,可同時測試多組蓄電池,并自動打印配組報告,但這些配組儀普遍存在以下所述的諸多弊端:
現有的配組儀產品不能實現對蓄電池放電過程監測的一致性,以致所測的每組蓄電池的電壓可比性比較差,從而影響電池配組成功率;
現有配組儀采用并聯充放電方式進行蓄電池配組,對傳統的串聯充放電配組工藝流程有很大的變動,需要企業更換充放電設備后才能使用,使得配組儀造價昂貴;
每個電池單獨控制,造成電路復雜程度提高,成本大幅增加,而且采集端子長時間接在蓄電池上,容易被電池酸液腐蝕,從而造成各路采集端子接觸電阻的大小差異較大,引起較大的采集偏差,影響電池配組成功率。
現有的一些配組儀還存在電壓檢測比較困難、精度難以保證等問題。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蓄電池配組儀,其目的是實現對蓄電池放電過程監測的一致性、提高配組效率及降低設備復雜程度。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蓄電池配組儀,用于多組蓄電池的配組及評估蓄電池性能的優劣,所述的蓄電池配組儀包括MCU主控電路、A/D采樣模塊、調理電路、鍵盤輸入模塊、LCD顯示模塊、分壓電路、USB通訊模塊、上位機;所述的分壓電路與調理電路相連,調理電路與A/D采樣模塊相連,A/D采樣模塊與MCU主控電路相連;所述MCU主控電路還分別與鍵盤輸入模塊相連、LCD顯示模塊相連及USB通訊模塊相連;所述USB通訊模塊與上位機連接。
所述的蓄電池配組儀還設有電源及電壓監測模塊。
所述MCU主控電路的主控芯片采用C8051F340。
所述A/D采樣模塊采用四位半精密模數轉換器TLC7135C作為模數轉換器。
所述LCD顯示模塊采用OCMJ4X8C-14液晶顯示器。
為了實現與上述技術方案相同的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以上所述的蓄電池配組儀的配組方法,其技術方案是:
在進行配組時,采用對所測蓄電池電壓進行補差處理的方法,需要在配組過程中獲得補差數據:為此,要從電池生產廠家獲得同一批生產出的蓄電池若干個,在充放電平臺上對蓄電池進行充放電檢測;在蓄電池放電到額定電壓值時開始檢測電壓,每隔一秒檢測一次,持續30分鐘;或者蓄電池電壓降到某一設定值時停止檢測,記錄每一秒所測蓄電池電壓數據,并依照同樣的方法對其他多個蓄電池進行測量,最后對所記錄數據進行處理,舍去所測各個蓄電池在同一時間所測電壓的最大值、最小值,取其平均值,生成配組補差數據;
當測量一組蓄電池電壓時,選擇同一組第一臺蓄電池測量時間作參考基準,經過時間t秒后再測量第二臺蓄電池電壓,通過USB通訊模塊將第二臺蓄電池電壓傳送給所述上位機,所述上位機在配組補差數據中找出與所測電壓值誤差最小的電壓值U1;在配組補差數據中,所述上位機再以U1為基準找出時間t秒之前的電壓值U2,通過所述上位機對U1、U2做減法運算,并將差值與所測第二臺蓄電池的電壓做加法運算,進行電壓補差處理;同理,可以測得同一時間各個蓄電池的放電電壓,即實現同一組蓄電池放電過程監測的一致性;
在測量時,先選擇好蓄電池組號,通過所述鍵盤輸入模塊進行按鍵選擇配組儀相應主界面模式,所述配組儀的主界面模式包括配組模式、補差模式、直流電壓測量模式、USB模式、按鍵確認進入電壓測量模式;當測量蓄電池電壓穩定后,按確認鍵存儲電壓值和測量時間;存儲成功后,進入下次測量;每測量一臺蓄電池存儲一次,存儲結果通過所述USB通訊模塊存儲到所述上位機,所述上位機通過已生成的配組補差數據,對所傳送結果進行補差處理,得到蓄電池在同一時間的放電曲線;通過比較蓄電池放電曲線,實現蓄電池高效便捷的配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工程大學,未經安徽工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69473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