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壓接鉗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693816.3 | 申請日: | 2012-12-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964444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6-05 |
| 發明(設計)人: | 宋虎;張理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家港天達特種刀具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5B7/00 | 分類號: | B25B7/00;B25B7/14 |
| 代理公司: | 張家港市高松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09 | 代理人: | 孫高 |
| 地址: | 215600 江蘇省蘇州市張***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壓接鉗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到一種壓接鉗。
背景技術
現有的壓接鉗的一般結構包括中部鉸接在一起的左鉗體和右鉗體,左鉗體和右鉗體的下部分別鉸接有左把手和右把手,左鉗體和右鉗體的頭部分別設置有左鉗口和右鉗口,左鉗口和右鉗口形成壓接部位。這種壓接鉗在工作時,完全需要靠人力來壓緊左把手和右把手來對物品進行壓結,沒有任何省力的地方。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具有自鎖功能從而起到省力作用的壓接鉗。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壓接鉗,包括中部鉸接在一起的左鉗體和右鉗體,左鉗體和右鉗體的尾部分別鉸接有左把手和右把手,左鉗體和右鉗體的頭部分別設置有左鉗口和右鉗口,所述左把手和右把手的一端也鉸接在一起,且當左鉗體和右鉗體夾緊時,左把手和右把手的鉸接點比左把手和左鉗體的鉸接點與右把手和右鉗體的鉸接點更靠近左鉗體和右鉗體的鉸接點。
所述左把手和右把手上分別設置有左凸起和右凸起,且當左把手和右把手的鉸接點比左把手和左鉗體的鉸接點與右把手和右鉗體的鉸接點更靠近左鉗體和右鉗體的鉸接點后,左凸起和右凸起相接觸。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當左鉗體和右鉗體夾緊時,利用左把手和右把手的鉸接點比左把手和左鉗體的鉸接點與右把手和右鉗體的鉸接點更靠近左鉗體和右鉗體的鉸接點這一特點,使得壓接鉗具有自鎖功能,從而起到省力的作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壓接鉗把手張開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壓接鉗壓緊時的結構圖。
圖中:1、左鉗體,2、右鉗體,3、左把手,4、右把手,5、左鉗口,6、右鉗口,7、第一鉸接點,8、第二鉸接點,9、第三鉸接點,10、第四鉸接點,11、左凸起,12、右凸起。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案。
如圖1所示,一種壓接鉗,包括中部鉸接在一起的左鉗體1和右鉗體2,左鉗體1和右鉗體2的尾部分別鉸接有左把手3和右把手4,左鉗體1和右鉗體2的頭部分別設置有左鉗口5和右鉗口6,所述左把手3和右把手4的上端也鉸接在一起,且當左鉗體1和右鉗體2夾緊時,左把手3和右把手4的第一鉸接點7比左把手3和左鉗體1的第二鉸接點8與右把手4和右鉗體2的第三鉸接點9更靠近左鉗體1和右鉗體2的第四鉸接點10。
所述左把手3和右把手4上分別設置有左凸起11和右凸起12,且當左把手3和右把手4的第一鉸接點7比左把手3和左鉗體1的第二鉸接點8與右把手4和右鉗體2的第三鉸接點9更靠近左鉗體1和右鉗體2的第四鉸接點10后,左凸起11和右凸起12相接觸。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是:如圖1所示,首先左把手3和右把手4張開,即左鉗口5和右鉗口6也張開,然后壓緊左把手3和右把手4,當左鉗口5和右鉗口6剛接觸時,第一鉸接點7還是位于第二鉸接點8和第三鉸接點9的下方,然后繼續壓緊左把手3和右把手4,左鉗口5和右鉗口6繼續壓緊,因為左鉗口5和右鉗口6從剛接觸到完全壓死這個過程中,左把手3和右把手4還是有一些壓縮余量的(金屬的韌性),而在這個壓縮余量的過程中,第一鉸接點7就從第二鉸接點8和第三鉸接點9的下方移動至第二鉸接點8和第三鉸接點9的上方,一旦第一鉸接點7剛超過第二鉸接點8和第三鉸接點9并位于兩者上方時,操作人員就無需對左把手3和右把手4施加壓力,第一鉸接點7就會在左鉗口5和右鉗口6兩者之間的壓縮反彈力作用下迅速向上方移動直至左凸起11和右凸起12接觸,放置左鉗口5和右鉗口6之間繼續反彈,第一鉸接點7、第二鉸接點8、第三鉸接點9、左鉗口5和右鉗口6之間的接觸點四者之間形成一個四邊形,將整個壓接鉗固定住,起到自鎖的作用——圖2所示。此時即使松開雙手,左把手3和右把手4也不會自動張開,即左鉗口5和右鉗口6將產品牢牢的夾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家港天達特種刀具有限公司,未經張家港天達特種刀具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693816.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