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多筒基吸力錨靠泊平臺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693308.5 | 申請日: | 2012-12-1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954353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5-29 |
| 發明(設計)人: | 刁景華;陸海翔;丁紅巖;張延明;張浦陽;王立軍;蔡驚濤;王衛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刁景華;陸海翔 |
| 主分類號: | E02B17/00 | 分類號: | E02B17/00;E02D27/52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朱瑜 |
| 地址: | 300450 天津市塘沽區河***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多筒基 吸力 靠泊 平臺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碼頭基礎結構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多筒基吸力錨靠泊平臺。
背景技術
碼頭是供艦艇和船舶靠泊補給和物資轉輸的前沿平臺,是最重要的港口水工設施。當碼頭遇戰爭、外力碰撞等突發事件被毀壞,艦船無法正常靠泊時,傳統的技術手段是采用沉箱、躉船、浮筒來搭設臨時靠泊平臺。由于沉箱施工速度慢,施工時需要大型的工程船舶;而躉船和浮筒搭設的臨時靠泊平臺穩定性差,靠泊能力小,因此,采用新技術、新結構快速搭設靠泊平臺可以解決港口碼頭應急使用的現實問題。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可穩定拖航、施工沉放和上拔時間短,滿足機械車輛在平臺甲板面作業和艦船靠泊補給且可移位異地使用的多筒基吸力錨靠泊平臺。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多筒基吸力錨靠泊平臺,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部由多個吸力錨鋼結構筒型基礎、中部為鋼結構支撐桁架、上部為鋼結構甲板固接成一平臺整體,所述鋼結構支撐桁架上端部與鋼結構甲板固接,下端與吸力錨鋼結構筒型基礎連接。
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所述吸力錨鋼結構筒型基礎為四個。
所述每個吸力錨鋼結構筒型基礎之間通過加強板固接。
所述吸力錨鋼結構筒型基礎的頂蓋上制有用于連接水氣管路的水孔和氣孔。
所述鋼結構支撐桁架包括四根鋼質圓柱及固接于四根鋼質圓柱上端部的橫支撐構成。
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由于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模型實驗和理論計算均已證明該平臺的拖航穩定性好,運輸和安裝無需大型施工船舶機具和大型設備。本平臺在非巖石地質條件下均可以沉放,海底地質適應范圍廣;施工速度快,沉放和上拔時間均不超過12小時,平臺可以移位重復使用。采用沉錨施工方法,不僅使吸力錨具有樁式錨錨固力大、承載力高的特點,而且在未來軍事斗爭海上作戰對彈藥、食品、零備件等物資的需求越來越大條件下,能夠供艦艇臨時靠泊補給,滿足各類物資卸載,實現快速、高效、機動的后勤保障需要。此外,吸力錨打破了傳統樁基礎的概念,實現了重復利用和異地復用,據國內外的統計數據表明,初次使用時可減少費用20%~30%,重復利用時,具有更高的經濟效益,一些項目可以節約資金50%以上。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左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1、吸力錨鋼結構筒型基礎;1-1、水孔;1-2、氣孔;2、支撐桁架;2-1鋼質圓柱;2-2、橫支撐;3、甲板;4、加強筋;5、加強板。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發明內容、特點及功效,茲例舉以下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請參閱圖1-圖3,多筒基吸力錨靠泊平臺,包括下部由多個吸力錨鋼結構筒型基礎1、中部為鋼結構支撐桁架2、上部為鋼結構甲板3固接成一平臺整體,所述鋼結構支撐桁架上端部與鋼結構甲板固接,下端與吸力錨鋼結構筒型基礎連接。本實施例中,所述吸力錨鋼結構筒型基礎優選為四個,所述每個吸力錨鋼結構筒型基礎之間固接有加強板5,在所述吸力錨鋼結構筒型基礎的頂蓋上制有用于連接水氣管路的水孔1-1和氣孔1-2。所述鋼結構支撐桁架2包括四根鋼質圓柱2-1及固接于四根鋼質圓柱上端部的橫支撐2-2構成。所述鋼結構支撐桁架上端部與鋼結構甲板之間固接有加強筋4。
其中,平臺上部鋼結構甲板具有足夠的面積與強度,以滿足裝卸車與汽車起重機在平臺甲板面上作業。由于在吸力錨負壓貫入與調平及正壓上拔時,必須由潛水員水下連接管路,施工不方便,特別是水質渾濁時,水下操作更麻煩,在平臺甲板下預設管道接口。沿支撐桁架固定補給用油管和水管,并在平臺甲板下方設置油水接口,實現艦船臨時補給。
下部吸力錨筒型基礎在施工階段錨筒依靠靠泊平臺的自重嵌入土中,形成錨筒初始封閉條件,借助設置在平臺甲板下的水泵氣泵向外抽水抽氣,當錨筒內外壓差產生的垂直向下作用力超過海底泥土對錨筒的阻力時,錨筒不斷被壓入土中,直到錨筒頂蓋與海底接觸為至。在使用階段,錨筒依靠內外側壁的摩擦力、端承力以及土的吸附力來提供使用階段的抗拔或抗壓承載力。當上拔作業時,通過向錨筒內注水注氣,克服平臺自重與土的摩擦力,使錨筒頂升,脫離海底泥面、上浮。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為:
多筒基吸力錨靠泊平臺在沉放時,先吊至海底并依靠錨體的自重使吸力錨筒型基礎下緣嵌入土中,在形成錨筒內水體的封閉狀態后,借助水泵氣泵向錨筒外抽水抽氣,并使同一時間內抽出的水量超過自底部滲入的水量,使錨筒內部壓力降低,當由錨筒內、外壓差引起的作用在錨蓋上垂直向下的壓力超過海底泥土對錨筒的阻力時,錨筒即不斷地被壓入土中,直到錨蓋頂面與海底接觸時沉錨終止。這一特殊的沉錨施工方法,使吸力錨具有樁式錨錨固力大、承載力高的特點,而無樁式錨所要求的必需的海上打樁設備、較長的海上作業時間和較高的成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刁景華;陸海翔,未經刁景華;陸海翔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693308.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受保護的α-淀粉酶
- 下一篇:用于多視角視頻解碼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