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轎車B柱的上飾板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690366.2 | 申請日: | 2012-12-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987010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6-12 |
| 發明(設計)人: | 陳春茂;何凱欣;董松梅;劉志潛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汽車集團乘用車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R13/04 | 分類號: | B60R13/04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傳鑫 |
| 地址: | 51140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轎車 板結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轎車,尤其涉及一種轎車B柱的上飾板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現代汽車安全技術的發展,轎車側氣簾保護功能已普遍應用,B柱上飾板系統安裝側氣簾結構已經是常見設計。由于轎車是一個需要進行高速運動的整體,在行駛過程中存在各種車身顛簸和震動,同時車內內飾件之間也會發生相對運動,這就要求B柱上飾板導向面與車身之間的配合精度要求高。如果設計間隙過小,那么在零件精度誤差范圍內將導致B柱上飾板的安裝困難,同時可能導致轎車行駛過程中出現干涉異響,影響轎車舒適品質。如果設計間隙過大,在轎車有限的空間范圍內設計布置困難,并且容易導致側氣簾囊袋在爆破展開過程中落入B柱上飾板與車身之間的間隙,甚至造成側氣簾在爆破展開過程中受到B柱上飾板的阻礙,從而不能完整實現側氣簾設計的保護功能。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能夠確保側氣簾爆破功能順利展開,又能避免上飾板與車身發生干涉異響的B柱上飾板結構。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轎車B柱的上飾板結構,包括B柱上飾板,所述轎車具有側氣簾,所述側氣簾位于車身和頂棚之間,并且位于B柱上飾板上方,所述B柱上飾板具有與車身配合的導向板、與頂棚搭接的搭接板和上飾板本體,所述導向板末端采用軟基質材料二次注塑從而與車身過盈配合,所述上飾板本體與車身螺栓連接。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上飾板本體與螺栓的頭部之間設有螺栓襯套,所述上飾板本體與所述螺栓襯套之間設有緩沖膠圈。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緩沖膠圈由橡膠制成。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緩沖膠圈由高密度泡棉制成。
實施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可以取得如下有益效果:由于在B柱上飾板導向板末端采取二次注塑,使用與本體不同的軟基質材料,在設計上實現安裝過盈配合,利用軟材質消除可以轎車行駛中可能出現的干涉異響,更能有效防止側氣簾囊袋落入間隙,確保側氣簾爆破功能順利實現。在緩沖膠圈對爆破沖擊的緩沖作用下,還能避免B柱上飾板產生破損。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技術的轎車B柱的上飾板與車身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轎車B柱的上飾板結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描述。
圖1是現有技術的轎車B柱的上飾板與車身的連接結構示意圖。現有技術中,B柱上飾板1采用一體式注塑,整體材料硬度一致。為避免B柱上飾板1與車身2發生干涉異響,以及吸收裝配誤差,設計上B柱上飾板1的導向板11與車身2之間會保留一定量的間隙5,該間隙5需要得到嚴格的控制,間隙過小容易產生異響,間隙過大可能導致側氣簾4囊袋落入風險。在側氣簾爆破時,側氣簾囊袋展開將按圖1中箭頭方向展開,主要朝帶有弱化設計(即頂棚弱化槽31)的頂棚3位置箭頭64方向集中展開,但是,側氣簾爆破展開還可能存在沿箭頭61方向,即朝間隙5位置的沖擊,導致側氣簾囊袋落入B柱上飾板1與車身2之間的間隙5內,從而不能完整實現側氣簾的保護功能。現有技術的上飾板結構難以克服上述問題。
另外,現有技術中,B柱上飾板是通過螺栓7將上飾板本體10與車身2緊固連接,而B柱上飾板1與頂棚3則是采用嵌入式搭接,使頂棚3與B柱上飾板1順利過渡。當側氣簾爆破時,沖擊力將通過頂棚3和B柱上飾板1的導向板12沿箭頭62、63、64等方向壓迫B柱上飾板的搭接板12,由于B柱上飾板本體10與車身2是采用直接螺栓鎖緊襯套硬連接的方式,無法緩沖側氣簾爆破給B柱上飾板帶來的沖擊,因此將導致B柱上飾板搭接槽口14周圍的應力過度集中,造成搭接板12的破碎,出現尖銳飛濺物產生,嚴重的可能會劃破側氣簾囊袋,甚至直接傷害乘員。為了克服該問題,現有技術中,多是選擇采用強度高且韌性好的B柱上飾板的材料,這種材料價格高,注塑工藝要求高,給生產帶來巨大壓力。
如圖2所示,在本實用新型B柱的上飾板結構實施例中,轎車具有側氣簾4,側氣簾4位于車身2和頂棚3之間,并且位于B柱上飾板1上方,B柱上飾板1具有與車身2配合的導向板11、與頂棚3搭接的搭接板12和上飾板本體10,導向板11末端13采用軟基質材料二次注塑從而與車身2過盈配合,上飾板本體10與車身2采用螺栓7連接。在上述技術方案中,B柱上飾板整體材料為高強度硬材料,二次注塑位置則采用韌性大柔軟的軟基質材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汽車集團乘用車有限公司,未經廣州汽車集團乘用車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690366.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