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自制膿腔戳孔針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687872.6 | 申請日: | 2012-12-1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001058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6-19 |
| 發明(設計)人: | 姚健 | 申請(專利權)人: | 瀘州市人民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B17/32 | 分類號: | A61B17/32 |
| 代理公司: | 泰和泰律師事務所 51219 | 代理人: | 王榮;黎照西 |
| 地址: | 646000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自制 膿腔戳孔針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膿腔戳孔針。?
背景技術
肛管、直腸周圍軟組織內或其周圍間隙內發生急性化膿性感染,并形成膿腫,稱為肛管膿腫,它是肛腸科常見多發病,膿腫一旦形成,就需要切開引流。傳統的膿腫引流工具主要為尖刀,即使用尖刀切開造孔,其缺點在于:
(1)????切開孔的大小不易掌握,容易造成切口較大,術后換藥較為痛苦恢復時間長,增加患者痛苦。
(2)????切戳的孔呈線形,置管后管的兩端各遺留一個“△”形裂孔,雖然可以縫合,但難以達到完全不漏氣漏液的要求,影響負壓引流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可控制切開孔的大小,并且提高引流效果的自制膿腔戳孔針。?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這樣的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自制膿腔戳孔針,包括針柄和針頭,所述針柄的直徑為3mm,針頭呈錐形,錐度為15°,從而可使切開孔為圓形,孔的大小可控性好,周邊與導管結合較為緊密,防止漏氣漏液,保證負壓引流的效果。
該戳孔針的總長度為170mm。
該戳孔針為不銹鋼戳孔針,最好是采用304不銹鋼材質。
由于采用了上述結構,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將傳統的膿腔尖刀改良為膿腔戳孔針,使膿腫引流手術中的切開孔為圓形,因此孔的大小可控性較好,并且切口周邊與導管結合較為緊密,避免置管后管的兩端遺留一個“△”形裂孔,有效防止漏氣漏液,保證了負壓引流的效果,使手術操作變得更加簡便可控,進一步提高了手術質量,宜于推廣應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案自制膿腔戳孔針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但并不將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限定在以下實施例中。
如圖1所示,一種自制膿腔戳孔針,包括針柄1和針頭2,所述針柄1的直徑為3mm,針頭2呈錐形,錐度為15°;該戳孔針的總長度為170mm;戳孔針為304不銹鋼戳孔針。
使用時,患者取側臥位行腰俞穴麻醉,麻醉成功后常規肛周消毒鋪巾,以碘伏消毒肛門術野及直腸下端,抽取膿液培養標本,再次消毒,根據術前B超定位確定置管部位,以自制膿腔戳孔針分別于膿腫中心處及邊緣處各作一約3mm左右戳孔,用破膈器自戳孔探入,破壞膿腔內纖維膈并引流出膿液,取Fr14#導尿管兩根,一根于膿腫中心戳孔置入膿腔內(置管A),另一根于膿腫低緣戳孔處置入(置管B),穿過膿腔壁即可。以生理鹽水自置管A注入膿腔沖洗以驗證置管B是否通暢,確認引流通暢后分別于兩處置管管周皮下以4號線行荷包縫合固定尿管,確保管壁與周圍組織不留空隙,無漏水漏氣。以甲硝唑液及生理鹽水反復沖洗膿腔至引流液清亮為止。術后置管A接靜脈輸液器,以生理鹽水連續沖洗;置管B接負壓引流器,注意保證足夠的負壓和引流通暢。?術后靜脈給予抗菌素治療若干天。待體溫、血象正常,局部腫痛完全消失,負壓引流液清亮即可拔管停止治療。
值得一提的是,將本發明人所研發的自制膿腔破膈器與上述自制膿腔戳孔針配合使用,不但可防止切開口漏氣漏液,還可保證徹底將膿腔內的纖維膈破壞掉,兩者的配合使用效果好,將兩種自制器械配合使用于肛周膿腫置管引流術中,使手術操作變得更加簡便可控,進一步提高手術質量,可廣泛推廣應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瀘州市人民醫院,未經瀘州市人民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68787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內容數據再生裝置及更新管理方法
- 下一篇:模擬裝置、方法以及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