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極限杠桿自重動力自行車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686316.7 | 申請日: | 2012-12-1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005672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6-19 |
| 發明(設計)人: | 張方中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方中 |
| 主分類號: | B62M1/18 | 分類號: | B62M1/1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31609 湖北省***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極限 杠桿 自重 動力 自行車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行車,具體涉及一種極限杠桿自重動力自行車。
背景技術
自行車,又稱腳踏車或單車,通常是二輪的小型陸上車輛。人騎上車后,以腳踩踏板為動力,是綠色環保的交通工具。隨著綠色出行的推行,人們環保低碳意識大幅度提高,自行車這一傳統交通工具愈發受到青睞。
但是傳動的自行車主要利用鏈輪與鏈條驅動,通過腳踏驅動鏈條帶動車輪運動,由于是用腳直接踩踏踏腳進行驅動,因此費力較大,并且主要是腿部的運動,不能實現身體大范圍的肢體運動,鍛煉身體的效果有限。同時人自身具有較大的重力,當人騎坐于自行車上時,身體的重量主要靠車座下的車架支撐,上半身基本保持相對靜止,不能發揮人體自身重力的驅動作用。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極限杠桿自重動力自行車,解決了現有自行車騎行時肢體活動有限,鍛煉效果不明顯,而且不能發揮人體自重的驅動作用的問題。
為達此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極限杠桿自重動力自行車,包括車架以及安裝于車架前端的前輪和安裝于車架后端的后輪,所述車架的中部設置有杠桿驅動機構,所述杠桿驅動機構的驅動桿安裝在車架的前斜梁上,支點處與前斜梁鉸接,所述驅動桿上端安裝有座椅;所述驅動桿靠近支點處安裝有一個弧形齒輪,所述弧形齒輪與安裝于前斜梁上驅動桿支點下方的傳動棘輪嚙合傳動,所述傳動棘輪依次與第一傳動齒輪和安裝于車架下端的第二傳動齒輪傳動連接,所述第二傳動齒輪同軸安裝有鏈輪,所述鏈輪通過鏈條與后輪輪軸的棘輪連接;所述驅動桿與前斜梁之間安裝有復位拉簧。
優選的,所述驅動桿下端安裝有限位條,所述限位條呈弧形,兩端設置有與前斜梁匹配的卡槽,所述限位條兩端各安裝有一根連接到驅動桿的緩沖彈簧。
優選的,所述車架底部兩側對稱設置有踏腳板,其中一側的踏腳板上設置有復位踏板,所述復位踏板中部與踏腳板之間通過銷軸連接,所述驅動桿中部安裝有拉繩,所述拉繩穿過前斜梁后連接到車架下端的復位踏板底端,所述復位踏板前端與踏腳板之間安裝有用于復位踏板復位的壓簧,通過踩踏下壓復位踏板,拉緊拉繩,進而使得驅動桿復位。
優選的,所述車架和驅動桿采用輕質合金管。
優選的,所述拉繩采用鋼絲繩。
本實用新型結構牢固,設計合理,通過驅動桿將身體的上下運動經過弧形齒輪和傳動齒輪轉換為轉動,經過鏈條傳遞到后輪,從而驅動整車前進,彌補了傳統自行車僅能滿足腿部運動的缺陷,實現了騎行時大部分肢體的運動,具有更好的鍛煉效果;同時由于將身體自重作為驅動力,因此騎行時更加省力;通過設置多個傳遞齒輪,利用不同的齒數比,可以得到較高的騎行速度,使得整車適合各種長、短途運動。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限位條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的左視圖;
圖4是圖1中件13第二傳動齒輪處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
1、前斜梁;2、驅動桿;3、座椅;4、前輪;5、后斜梁;6、拉繩;7、后輪;8、棘輪;9、限位條;10、弧形齒輪;11、傳動棘輪;12、第一傳動齒輪;13、第二傳動齒輪;14、緩沖彈簧;15、復位踏板;16、踏腳板;17、復位拉簧;18、鏈輪;19、鏈條;20、卡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如圖1至3所示,給出了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實施例。
圖1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結構示意圖:
圖中:極限杠桿自重動力自行車,包括車架以及安裝于車架前端的前輪4和安裝于車架后端的后輪7,車架包括前斜梁1和后斜梁5,所述車架的中部設置有杠桿驅動機構,所述杠桿驅動機構的驅動桿2安裝在車架的前斜梁1上,支點處與前斜梁1鉸接,所述驅動桿2上端安裝有座椅3;所述驅動桿2靠近支點處安裝有一個弧形齒輪10,所述弧形齒輪10與安裝于前斜梁1上驅動桿支點下方的傳動棘輪11嚙合傳動,所述傳動棘輪11依次與其下方的第一傳動齒輪12和安裝于車架下端的第二傳動齒13傳動連接,所述第二傳動齒輪13同軸安裝有鏈輪18,所述鏈輪18通過鏈條19與后輪7輪軸的棘輪8連接,所述驅動桿2與前斜梁1之間安裝有復位拉簧17,用于驅動桿2下壓后的復位;
如圖4所示,為第二傳動齒輪13處的結構示意圖,與第二傳動齒輪13同軸連接有一個鏈輪18。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方中,未經張方中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686316.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