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廢氣再循環系統控制閥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685569.2 | 申請日: | 2012-12-1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067102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7-17 |
| 發明(設計)人: | 鄒利平;陸季林;宋志平;易峰;曾文艷;趙鵬;譚哲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南天雁機械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2D21/08 | 分類號: | F02D21/08 |
| 代理公司: | 衡陽市科航專利事務所 43101 | 代理人: | 鄒小強 |
| 地址: | 421001 湖南***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廢氣 再循環 系統 控制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控制閥,特別是一種汽車廢氣再循環系統中控制尾氣有害物排放的控制閥。
背景技術
隨著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汽車上路行駛,汽車所排放的尾氣中有害物氮氧化物日益增多,對大氣日益造成嚴重污染。廢氣再循環系統即EGR系統是控制汽車尾氣有害物排放的一種重要裝置,其中EGR閥是EGR系統中的關鍵、重要部件,作用在于其合適的通氣控制方式、精確控制的廢氣流量決定著EGR系統的EGR率,使EGR系統在每一個工作點都達到最佳狀況,從而使發動機燃燒過程始終處于最理想的狀況,最終保證排放物中的污染成份最低?,F有的EGR閥采用碟閥的形式控制通氣量的大小,其外圓需要密封。現有的EGR閥存在閥片材質要求高,加工難度大,加工精度要求高,外圓密封性差等問題。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小而緊湊、制作簡單的廢氣再循環系統控制閥,通過閥門的旋轉來控制EGR閥的通氣量大小,關閉時采用平面密封。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廢氣再循環系統控制閥,由閥體、轉軸、閥門、墊圈和軸套組成。
所述的閥體本體上設有出氣口、出氣腔、進氣口、進氣腔,出氣口與出氣腔相通,進氣口與進氣腔相通,在出氣腔與進氣腔之間設有閥孔;在閥體本體上還設有軸套安裝孔,軸套安裝孔與進氣腔相通,軸套采用緊配合安裝在軸套安裝孔中。
所述的轉軸的凸塊上設有安裝閥門的閥門安裝孔,閥門安裝在閥門安裝孔內,并通過墊圈與轉軸鉚接將閥門與轉軸連為一體,鉚接牢固后,由于閥門上的軸桿直徑小于閥門安裝孔內徑,閥門上的軸桿與閥門安裝孔之間存在間隙,閥門能夠在閥門安裝孔內擺動。
裝配有閥門的轉軸安裝在閥體上的軸套中,轉軸與軸套之間采用動配合,轉軸安裝定位時閥門的軸心線與閥體上的閥孔的軸心線要保持一致,閥門的端平面與閥孔的端平面要貼合緊密。
廢氣再循環系統控制閥在使用時,通過控制機構旋轉轉動軸能打開閥孔控制通氣量的大小,關閉時采用平面密封,其密封性好。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特點:
1、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廢氣再循環系統控制閥整體外形較小,適合安裝在空間不大的地方。
2、閥門控制采取旋轉控制方式,通氣量大小精確可調,關閉時采用平面密封,密封性好。
3、各零件制造和裝配工藝簡單。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詳細結構作進一步描述。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閥體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3為閥體的立體圖;
附圖4為轉軸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5為附圖4中的俯視圖;
附圖6為閥門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7為轉軸和閥門及墊圈的裝配示意圖;
附圖8為軸套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廢氣再循環系統控制閥,由閥體1、轉軸2、閥門3、墊圈4和軸套5組成。
所述的閥體1本體上設有出氣口1-4、出氣腔?1-1、進氣口1-5、進氣腔?1-2,出氣口1-4與出氣腔1-1相通,進氣口1-5與進氣腔1-2相通,在出氣腔1-1與進氣腔1-2之間設有閥孔1-3;在閥體1本體上還設有軸套安裝孔1-6,軸套安裝孔1-6與進氣腔1-2相通,軸套2采用緊配合安裝在軸套安裝孔1-6中。
所述的轉軸2?的凸塊上設有安裝閥門3的閥門安裝孔2-1,閥門3安裝在閥門安裝孔2-1內,并通過墊圈4與轉軸2鉚接將閥門3與轉軸2連為一體,鉚接牢固后,由于閥門3上的軸桿3-1直徑小于閥門安裝孔2-1內徑,閥門3上的軸桿3-1與閥門安裝孔2-1之間存在間隙,閥門3能夠在閥門安裝孔2-1內擺動。
裝配有閥門3的轉軸2安裝在閥體1上的軸套5中,轉軸2與軸套5之間采用動配合,轉軸2安裝定位時閥門3的軸心線與閥體1上的閥孔1-3的軸心線要保持一致,閥門3的端平面與閥孔1-3的端平面要貼合緊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南天雁機械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湖南天雁機械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685569.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