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鋁材斜切面檢測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684073.3 | 申請日: | 2012-12-1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975356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6-05 |
| 發明(設計)人: | 宋勃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英利能源(中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V9/00 | 分類號: | G01V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魏曉波 |
| 地址: | 071051 河***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斜切 檢測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鋁材斜切面檢測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鋁材斜切面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鋁材由鋁和其它合金元素制造的制品。通常是先加工成鑄造品、鍛造品以及箔、板、帶、管、棒、型材等后,再經冷彎、鋸切、鉆孔、拼裝、上色等工序而制成。主要金屬元素是鋁,在加上一些合金元素,提高鋁材的性能。?
鋁材在應用在光伏行業中時,光伏組件需要鋁材組框封裝,此時需要在鋁材的兩端分別具有斜切面,以便于其組框,那么當鋁材斜切面缺料時將導致組框有角縫,角縫是光伏組件組框后兩根相連鋁材斜切面對接時的縫隙,從而影響光伏組件的外觀和使用壽命。?
因此,如何提供一種鋁材斜切面檢測裝置,以實現對鋁材斜切面的檢測,是目前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鋁材斜切面檢測裝置,以實現對鋁材斜切面的檢測。?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鋁材斜切面檢測裝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垂直設置有第一校核板和第二校核板,所述第一校核板和所述第二校核板呈90°設置,所述第一校核板具有第一校核平面,所述第一校核平面與所述底板呈45°,所述第二校核板具有第二校核平面,所述第二校核平面與所述底板呈45°。?
優選的,上述底板、所述第一校核板和所述第二校核板焊接固定。?
優選的,上述底板的焊接邊的長度大于所述第一校核板的焊接邊的長度和所述第二校核板的焊接邊的長度。?
優選的,上述底板、所述第一校核板和所述第二校核板均為鋼板。?
優選的,上述第一校核板和第二校核板厚度均為2mm。?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鋁材斜切面檢測裝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垂直設置有第一校核板和第二校核板,所述第一校核板和所述第二校核板呈90°設置,所述第一校核板具有第一校核平面,所述第一校核平面與所述底板呈45°,所述第二校核板具有第二校核平面,所述第二校核平面與所述底板呈45°。?
請參考圖1、圖1為鋁材的結構示意圖,我們需要對鋁材的第一斜切面板和第二斜切面板進行檢測,檢測其是否缺料,使用時,首先將鋁材放置在底板上,然后推入到鋁材斜切面檢測裝置中,此時,將鋁材的頂端頂住第一校核板,使得鋁材的第二斜切面板與第二校核板貼合,然后對比第二斜切面板上的第二斜切面與第二校核平面的垂直距離,其中的最大垂直距離小于5毫米時,即可判斷該鋁材的第二斜切面不缺料,反之缺料。?
然后,將鋁材的頂端調轉90°,頂住第二校核板,使得鋁材的第一斜切面板與第一校核板貼合,然后對比第一斜切面板上的第一斜切面與第一校核平面的垂直距離,其中的最大垂直距離小于5毫米時,即可判斷該鋁材的第一斜切面不缺料,反之缺料。?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鋁材斜切面檢測裝置能夠很好的完成對鋁材斜切面的檢測,判斷其是否缺料,防止組框出現角縫。?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鋁材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鋁材斜切面檢測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鋁材斜切面檢測裝置檢測鋁材斜切面時的結構示意圖。?
上圖1-3中:?
第一校核板1、第一校核平面11、底板2、第二校核板3、第二校核平面31、第一斜切面板4、第一斜切面41、第二斜切面板5、第二斜切面51。?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鋁材斜切面檢測裝置,以實現對鋁材斜切面的檢測。?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英利能源(中國)有限公司,未經英利能源(中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68407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