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連續式生物質炭化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679221.2 | 申請日: | 2012-12-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968479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6-05 |
| 發明(設計)人: | 吳得治;武華;武偉;李魯豫;李保謙;李強;丁亞照;吳奇澤 | 申請(專利權)人: | 鄭州金土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0B53/02 | 分類號: | C10B53/02;C10B1/04;C10B57/00 |
| 代理公司: | 鄭州大通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陳大通 |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鄭***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連續 生物 炭化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生物質炭化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連續式生物質炭化裝置。?
背景技術
生物質熱炭化技術是一種很有開發前景的生物質能源化利用技術,農作物秸稈、林業廢棄物和雜草等生物質,是一個巨大的可再生資源,生物質炭化生產是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的一條重要技術路線。目前,能源化利用技術的裝置如土燜炭化爐、池式炭化爐等存在原料適應性差、能耗高、炭化時間長、炭化生產效率低,質量難以控制、作業環境差和不能連續化生產等缺陷,現有技術對如土燜炭化爐、池式炭化爐進行了改進,但是不能實現自動進料,出現了耘料不充分的現象。?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種連續式生物質炭化裝置。?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連續式生物質炭化裝置,包括燃燒室、炭化室、集炭箱、排炭機構,該連續式生物質炭化裝置還包括加料機構,加料機構的進料筒與所述燃燒室上部連通,燃燒室為上端封閉的圓筒體,其下端連接所述炭化室,燃燒室下端圓周方向均布氣體分布流道,其外側四周設有氣體主流道,該氣體主流道一側設有氣體出口,炭化室下部設有與炭化室內腔橫截面形狀相匹配的閥門和水蒸汽進口,炭化室下端口與所述集炭箱的進炭口連通,該集炭箱內中心軸線處設有排炭機構,集炭箱為水夾層集炭箱,其一端穿過外側水夾層末端并設有出炭口和生物質炭燃氣出口。?
所述的加料機構含有加料倉、進料筒和導料桿,所述加料倉的下部設有星型加料器,并與進料筒連通,進料筒中心軸線處設有導料桿。?
所述加料倉的上部為圓柱筒體,下部為倒截錐筒體。?
所述的導料桿包括導料轉軸,導料轉軸上等距間隔設有螺旋葉片。?
所述的排炭機構包括排炭轉軸,排炭轉軸上等距間隔設有螺旋葉片。?
所述的導料桿和排炭裝置分別通過聯軸器與電機軸相連接。?
所述的水夾層集炭箱的外側水夾層設有進水口和出水口,進水口和出水口分別與循環水泵和水路循環系統相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采用水平螺旋推進的方式,不僅可以根據要求合理控制生物質在炭化爐內停留時間,而且強化了炭化爐內部物料的混合,提高了生物質炭化產品質量和炭化效率,實現了自動化送料,增加耘料充分程度。
2、本實用新型采用自動水平送料,下口出炭的炭化裝置,可以邊投料,邊炭化,邊出炭,實現生物質炭化連續化,提高炭化效率。?
3、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易于推廣實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號所代表的意義為:1、加料倉;2、導料桿;3、進料筒;4、氣體分布流道;5、氣體主流道;6、集炭箱水夾層;7、生物質炭燃氣出口;?8、集炭箱;9、排炭裝置;10、出炭口;11、加水口;12、燃燒室;13、氣體出口;14、炭化室;15、出水口;16、星型加料器;17、水蒸氣進口;18、閥門。?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參見圖1,一種連續式生物質炭化裝置,包括燃燒室12、炭化室14、集炭箱8、排炭機構,該連續式生物質炭化裝置還包括加料機構,加料機構的進料筒3與所述燃燒室12上部連通,燃燒室12為上端封閉的圓筒體,其下端連接所述炭化室14,燃燒室12下端圓周方向均布氣體分布流道4,其外側四周設有氣體主流道5,該氣體主流道5一側設有氣體出口13,炭化室14下部設有與炭化室14內腔橫截面形狀相匹配的閥門18和水蒸汽進口17,炭化室14下端口與所述集炭箱8的進炭口連通,該集炭箱8內中心軸線處設有排炭機構,集炭箱8為水夾層集炭箱,其一端穿過外側水夾層6末端并設有出炭口10和生物質炭燃氣出口7。?
所述的加料機構含有加料倉1、進料筒3和導料桿2,所述加料倉1的下部設有星型加料器16,并與進料筒3連通,進料筒3中心軸線處設有導料桿2。?
所述加料倉1的上部為圓柱筒體,下部為倒截錐筒體.?
所述的導料桿2包括導料轉軸,導料轉軸上等距間隔設有螺旋葉片。
所述的水蒸氣進口17與水蒸氣管道連通。?
所述的的氣體出口13與引風機和炭化分解氣體回收分離系統連接。?
所述的生物質碳燃氣出口7與炭化分解氣體回收分離系統連接。?
所述的排炭裝置9包括排炭轉軸,排炭轉軸上等距間隔設有螺旋葉片。?
所述的導料桿2和排炭裝置9分別通過聯軸器與電機軸相連接。?
所述的水夾層集炭箱8的外側水夾層6設有進水口11和出水口15,進水口11和出水口15分別與循環水泵和水路循環系統相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鄭州金土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鄭州金土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67922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