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轎車車門雜物箱漏水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678832.5 | 申請日: | 2012-12-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987013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6-12 |
| 發明(設計)人: | 吳遠棋 | 申請(專利權)人: | 力帆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R13/07 | 分類號: | B60R13/07;B60R7/04 |
| 代理公司: | 重慶市前沿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方洪;郭云 |
| 地址: | 400037 ***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轎車 車門 雜物 漏水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轎車技術領域,具體地說,特別涉及轎車車門上的雜物箱漏水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轎車車門的內飾板上一般設置有雜物箱,以便于放置水杯、雨傘、地圖等物品。在下雨天放置用過的雨傘時,水滴會在雜物箱內存留;水杯密封不嚴或者打翻的時候,水杯內的水流入雜物箱內,也會在雜物箱內存留。由于雜物箱的內部是一個具有一定深度的狹長空腔,要清理里面的水非常不方便。同時,灰塵、泥土等雜物進入雜物箱內存積,要用濕布進行擦拭清潔也極不方便。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能自動排水的轎車車門雜物箱漏水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轎車車門雜物箱漏水結構,在車門的內飾板(1)上設置雜物箱(2),在所述雜物箱(2)內底壁的最低點處開有漏水孔(3),排水管(4)的上端伸入該漏水孔(3)中,并與雜物箱(2)的底壁相固定,所述排水管(4)的下端固定在內飾板(1)的底部。
本實用新型在車門雜物箱的最低處開設漏水孔,該漏水孔連接一根排水管,這樣在雜物箱內放置用過的雨具以及帶水物品時,水滴可通過漏水孔流入排水管內,再由排水管排出雜物箱,最后通過內飾板與車門門檻之間的間隙流到車外。由此可見,本實用新型能夠避免水在雜物箱內存積,消除了背景技術中清理不便的弊病。當雜物箱內有灰塵或泥土時,還可用水沖洗雜物箱內部,使灰塵或泥土由水通過漏水孔及排水管帶出雜物箱,既方便又快捷。由于內飾板的底面與車門門檻之間具有一定間隙,這樣在雜物箱下面所增加的排水管不會與車門門檻相干涉,不會影響車門的正常開閉。同時,排水管隱藏于雜物箱下方,視野很難觀察到,基本不影響車門內飾板的外觀。
所述排水管(4)為軟管,不僅成本低,而且有利于管路布置;該排水管(4)通過粘膠或者卡扣與雜物箱(2)及內飾板(1)相固定,這樣排水管安裝便捷、牢靠性好。
所述漏水孔(3)的直徑為4-10mm。漏水孔的直徑不能太小,以避免發生堵塞;漏水孔的直徑也不能太大,以免配備的排水管直徑太大而影響外觀。因此,漏水孔的直徑以4-10mm為宜。
為了方便雜物箱安裝,并使雜物箱裝配牢靠,所述雜物箱(2)的頂部及底部各通過兩個前后并排的螺釘與內飾板(1)相固定。
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在雜物箱底部開設漏水孔并連接一根排水管,能夠將雜物箱內的水排出車外,有效防止了水在雜物箱內存積,并且清洗雜物箱方便、快捷,具有構思巧妙、結構簡單、改造容易、改造成本低等特點,在各種類型的轎車上均適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仰視圖。
圖3為雜物箱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圖2、圖3所示,轎車車門的內飾板1固定安裝在外板(圖中未畫出)的內側,在內飾板1內壁的下部設置雜物箱2,該雜物箱2的造型為現有結構,并可根據車型進行相應的改變,在此不作贅述。所述雜物箱2的頂部及底部各通過兩個前后并排的螺釘與內飾板1相固定,當然,作為等同的替換,雜物箱2也可以通過卡扣的方式與內飾板1固定,或者與內飾板1注塑成一體結構。在所述雜物箱2內底壁的最低點處開有漏水孔3,若雜物箱2的內底壁為平面,漏水孔3可以根據需要設置在內底壁的任意位置。所述漏水孔3的直徑為4-10mm,漏水孔3的具體大小根據實際需要確定。在雜物箱2的下方設有一根排水管4,該排水管4為軟管,排水管4的上端伸入漏水孔3中,排水管4的上端面不超過漏水孔3的上孔口,并且排水管4的上端通過粘膠或者卡扣與雜物箱2的底壁相固定。所述排水管4的下端基本與內飾板1的底面平齊,排水管4的下端通過粘膠或者卡扣與內飾板1相固定。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雜物箱2內放置用過的雨具以及帶水物品時,水滴可通過漏水孔3流入排水管4內,再由排水管4排出雜物箱2,最后通過內飾板1與車門門檻之間的間隙流到車外。當雜物箱2內有灰塵或泥土時,還可用水沖洗雜物箱2內部,使灰塵或泥土由水通過漏水孔3及排水管4帶出雜物箱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力帆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力帆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678832.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基于IMMO的車身控制系統
- 下一篇:一種用電發電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