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內鎬臂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662953.0 | 申請日: | 2012-12-0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007751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6-19 |
| 發明(設計)人: | 陳紅圣;王磊;翁敏紅 | 申請(專利權)人: | 常州市瑞泰工程機械有限公司;南車戚墅堰機車車輛工藝研究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1B27/20 | 分類號: | E01B27/20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天龍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2105 | 代理人: | 周建觀 |
| 地址: | 213011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內鎬臂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鐵路養路機械關鍵部件,特別是搗固裝置的鎬臂的結構。
背景技術
內鎬臂是鐵路養路機械搗固裝置的關鍵部件,其主要作用是固定搗鎬、傳遞振動和夾持力。
我國線路上使用的搗固車主要是引進自奧地利的Plasser公司,其內鎬臂結構從D08-32型搗固車使用的圓錐形(搗鎬孔)內鎬臂發展到現在D09-32型連續型搗固車使用的圓柱形(搗鎬孔)內鎬臂,內鎬臂的強度和裝夾方式都得到了提高和改良。但是由于現有的內鎬臂成品分為焊接塊和內鎬臂兩個零件,在焊接塊上進行機加工,內鎬臂焊接部位則先通過插床加工,然后將焊接塊焊接在內鎬臂上,探傷無問題后最終完成搗鎬孔和銷孔的加工。該制造流程長,工序多,制造成本高;且焊接部位存在應力集中,在長時間的、承受巨大沖擊力和彎曲應力的搗固作業后易出現裂紋,影響使用壽命。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便于制造,能改善內鎬臂的應力集中狀況,提高使用壽命的內鎬臂。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內鎬臂,包括依次相連的油缸活塞桿連接部、箱體連接部和搗鎬連接部,所述油缸活塞桿連接部具有油缸活塞桿鉸接孔,所述箱體連接部具有箱體鉸接孔,所述搗鎬連接部具有兩個搗鎬孔,所述搗鎬連接部上具有沿搗鎬孔的孔壁母線方向延伸的夾緊槽,所述夾緊槽與相應的搗鎬孔貫通,所述搗鎬連接部上且位于每個搗鎬孔的上方均設有橫向貫通孔,所述搗鎬連接部的搗鎬孔頂壁上開有橫向減應力槽和軸向圓柱銷孔,所述減應力槽連通貫通孔和搗鎬孔,軸向圓柱銷孔連通貫通孔和搗鎬孔,所述夾緊槽還與相應的減應力槽及貫通孔連通。
所述減應力槽的軸線與相對夾緊槽的軸線有偏移。
所述搗鎬連接部上且位于貫通孔靠近搗鎬孔的兩側處具有兩個加厚塊。
所述搗鎬連接部上且位于搗鎬孔旁邊具有螺栓孔和撐開螺栓孔,所述螺栓孔和撐開螺栓孔均橫穿夾緊槽。
采用上述結構后,與現有的內鎬臂相比,由于改進了貫通孔和減應力槽結構,能夠實現鑄造成型,大大縮短了和簡化了工藝流程,便于制造,減少了生產周期和制造成本;同時改善了內鎬臂的應力集中狀況,從而提高內鎬臂的使用壽命。
由于減應力槽的軸線與相對夾緊槽的軸線有偏移,因此,保證了軸向圓柱銷孔的位置設計要求,同時減應力槽能夠很容易通過砂型鑄造方法鑄出。
另外,由于加厚塊的存在,搗鎬孔未被貫通孔貫穿,能夠減輕搗鎬孔位置產生的加工形變。
附圖說明
以下結合附圖給出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內鎬臂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右視圖;
圖3是圖2的B向視圖;
圖4是圖2的A-A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3、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內鎬臂,包括依次相連的油缸活塞桿連接部1、箱體連接部2和搗鎬連接部3,所述油缸活塞桿連接部1具有油缸活塞桿鉸接孔1-1,所述箱體連接部2具有箱體鉸接孔2-1,所述搗鎬連接部3具有兩個搗鎬孔3-6,所述搗鎬連接部3上具有沿搗鎬孔3-6的孔壁母線方向延伸的夾緊槽3-5,所述夾緊槽3-5與相應的搗鎬孔3-6貫通,所述搗鎬連接部3上且位于每個搗鎬孔3-6的上方均設有橫向貫通孔3-3,所述搗鎬連接部3的搗鎬孔3-6頂壁上開有橫向減應力槽3-7和軸向圓柱銷孔3-4,所述減應力槽3-7連通貫通孔3-3和搗鎬孔3-6,軸向圓柱銷孔3-4連通貫通孔3-3和搗鎬孔3-6,所述夾緊槽3-5還與相應的減應力槽3-7及貫通孔3-3連通。
如圖3所示,所述減應力槽3-7的軸線3-8與相對夾緊槽3-5的軸線3-9有偏移。
如圖2所示,所述搗鎬連接部3上且位于貫通孔3-3靠近搗鎬孔3-6的兩側處具有兩個加厚塊3-2。這樣,就保證了軸向圓柱銷孔3-4的位置設計要求,同時減應力槽3-7能夠很容易通過砂型鑄造方法鑄出。
如圖2、4所示,所述搗鎬連接部3上且位于搗鎬孔3-6旁邊具有螺栓孔3-10和撐開螺栓孔3-11,所述螺栓孔2-10和撐開螺栓孔2-11均橫穿夾緊槽3-5。使用時,通過螺栓與螺栓孔3-10的連接,可以將搗鎬固定在搗鎬孔3-6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常州市瑞泰工程機械有限公司;南車戚墅堰機車車輛工藝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經常州市瑞泰工程機械有限公司;南車戚墅堰機車車輛工藝研究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66295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