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防鼓室粘連硅膠管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655796.0 | 申請日: | 2012-11-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982080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6-12 |
| 發明(設計)人: | 尹海英;古林濤;崔新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尹海英;古林濤;崔新華 |
| 主分類號: | A61B17/00 | 分類號: | A61B17/00;A61F1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50014 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鼓室 粘連 硅膠管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醫療器械,具體是一種醫院耳鼻喉科手術所用的防鼓室粘連的硅膠管。
背景技術
鼓室粘連是中耳鼓室手術的一種常見術后并發癥,如發生鼓室粘連可能導致患者出現耳悶、聽力下降等明顯主觀不適,嚴重者可能導致中耳感染、肉芽或膽脂瘤形成,影響手術效果及病人生活質量。咽鼓管通暢是預防鼓室粘連的重要因素,在臨床應用中,為防止鼓室粘連,術中可能植入各種硅膠片,放置于咽鼓管鼓室口及鼓岬表面。但硅膠片易移位,常常導致癥狀復發。有人將硅膠片表面做成不同的條紋,但這并不能有效的防止硅膠片移位。根據大樣本咽鼓管研究發現國人成人咽鼓管鼓室口在3.2mm×2.9mm左右,向外至咽鼓管峽部縮窄為1.7mm×1.6mm,咽鼓管鼓室口至咽鼓管峽部的距離約為11.7mm。(1)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克服上述現有器械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防鼓室粘連的硅膠管,其特點是設計合適大小一端(短端)置于咽鼓管鼓室口,另一端(長端)開口于位置較高的中上鼓室,保障中上鼓室的含氣量,減少鼓膜內陷及膽脂瘤形成。另外,短端位于咽鼓管骨部的一小部分,其長度不會導致咽鼓管的異常開放引發不適癥狀,長端的長度未到鼓膜縱軸,不會接觸聽骨鏈導致耳鳴等不適。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結構簡單、制作方便、利于放置、位置固定較好、移位發生率低,可較好的防止鼓室粘連,并進一步防止膽脂瘤形成,極大提高了中耳鼓室手術的治療效果。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下述技術方案:
一種防鼓室粘連硅膠管,其主要由兩端組成,兩端呈150°角,放置時向上呈150°角。
本發明的防鼓室粘連硅膠管可有效避免鼓室粘連、咽鼓管封閉,長端向上開口于鼓室上部。不易發生硅膠管封閉阻塞,保障中上鼓室的含氣量,硅膠管的尺寸略大于鼓膜臍部至鼓岬的距離,短端置于咽鼓管鼓室口,可有效防止脫落及移位。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I-I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防鼓室粘連硅膠管,其主要由兩端組成,兩端呈150°角。
本實施例可于術中將硅膠管短端置入咽鼓管鼓室口,長端向上開口于鼓室上部。∠BAC約為150°,AB=4mm,AC=2mm,形為橢圓形,外徑尺寸為3.0mm×2.5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尹海英;古林濤;崔新華,未經尹海英;古林濤;崔新華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65579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帶吸引孔的耳科剝離器
- 下一篇:B超穿刺定位探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