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分布式非航電仿真激勵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651906.6 | 申請日: | 2012-1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013017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6-19 |
| 發明(設計)人: | 張宇;張福銀;蔡盛喆;高文洪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9B9/16 | 分類號: | G09B9/16 |
| 代理公司: | 沈陽晨創科技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21001 | 代理人: | 樊南星 |
| 地址: | 110000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分布式 非航電 仿真 激勵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分布式非航電仿真激勵系統整體設計與應用技術領域,特別提供了一種分布式非航電仿真激勵系統。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在飛機航電系統測試中,機電系統仿真器、飛控系統仿真器、武器仿真器、各個傳感器的激勵器這些非航電系統的仿真器、激勵器是分立的,分別設置參數,不能給出并發的仿真信號。就無法全面的模擬飛機的非航電環境(比如:在檢查航電系統的如下功能時:燃油系統和飛控系統的參數同時變化,看航電系統對這種變化的反應—顯示、記錄等),使航電測試不全面,需要等到非航電真實設備參與進來后才可進行,加重了后期檢查的負擔。
人們期望獲得一種技術效果更好的分布式非航電仿真激勵系統。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技術效果更好的分布式非航電仿真激勵系統。為了解決背景技術部分所述問題,本實用新型設計了一種非航電的仿真激勵系統,可以提供高并發性的非航電仿真激勵信號。
本實用新型一種分布式非航電仿真激勵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式非航電仿真激勵系統通過光纖網絡將各個非航電仿真激勵設備連接到一個前端機1上,構成整個分布式非航電仿真激勵系統;通過前端機1的統一設置及光纖網絡的實時傳輸,使各仿真激勵設備能夠為航電系統提供高度同步的仿真激勵信號;
非航電仿真激勵設備為如下幾種設備的組合:機電系統仿真器2、飛控系統仿真器3、武器仿真器4、傳感器A激勵器5、傳感器B激勵器6;上述非航電仿真激勵設備還都與航電系統7連接。
所述分布式非航電仿真激勵系統,其特征在于:用于將各個非航電仿真激勵設備共同連接到一個測試前端機1上的光纖網絡是實時網網絡。
本實用新型利用目前的機電系統仿真器2、飛控系統仿真器3、武器仿真器4及各個傳感器,與負責統一管理的前端機1通過光纖網絡連接,在前端機1的統一控制下,完成各種非航電仿真激勵設備的實時設置。
具體連接方式為:前端機1采用普通計算機,并配置光纖網卡,將前端機1與各個仿真器、激勵器連接到光纖網絡交換機上。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所具有的優點和效果:
1)由于采用光纖網絡,并且采用前端機1對各仿真激勵設備統一設置,及光纖網絡的實時傳輸,使各設置參數具有很高的并發性,使各仿真激勵設備能夠根據統一實時的設置,為航電系統提供高度同步的仿真激勵信號。
2)在一個界面上同時設置各種非航電仿真激勵設備信號,給測試工作帶來方便。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分布式非航電仿真激勵系統構成原理示意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分布式非航電仿真激勵系統,其通過光纖網絡將各個非航電仿真激勵設備連接到一個前端機1上,構成整個分布式非航電仿真激勵系統;通過前端機1的統一設置及光纖網絡的實時傳輸,使各仿真激勵設備能夠為航電系統提供高度同步的仿真激勵信號;
非航電仿真激勵設備為如下幾種設備的組合:機電系統仿真器2、飛控系統仿真器3、武器仿真器4、傳感器A激勵器5、傳感器B激勵器6;上述非航電仿真激勵設備還都與航電系統7連接。
所述分布式非航電仿真激勵系統,用于將各個非航電仿真激勵設備共同連接到一個測試前端機1上的光纖網絡是實時網網絡。
本實施例利用目前的機電系統仿真器2、飛控系統仿真器3、武器仿真器4及各個傳感器,與負責統一管理的前端機1通過光纖網絡連接,在前端機1的統一控制下,完成各種非航電仿真激勵設備的實時設置。
具體連接方式為:前端機1采用普通計算機,并配置光纖網卡,將前端機1與各個仿真器、激勵器連接到光纖網絡交換機上。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施例所具有的優點和效果:
1)由于采用光纖網絡,并且采用前端機1對各仿真激勵設備統一設置,及光纖網絡的實時傳輸,使各設置參數具有很高的并發性,使各仿真激勵設備能夠根據統一實時的設置,為航電系統提供高度同步的仿真激勵信號。
2)在一個界面上同時設置各種非航電仿真激勵設備信號,給測試工作帶來方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未經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65190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納米氧化鋯彌散強化金剛石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 下一篇:自動調節電視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