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生產維生素B1過程中的氨氣回收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646966.9 | 申請日: | 2012-1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021304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6-26 |
| 發明(設計)人: | 王勇;李新宇;付林;徐勇;薛俊;覃文玲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中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1C1/10 | 分類號: | C01C1/1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41021 ***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生產 維生素 sub 過程 中的 氨氣 回收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氨氣回收系統,特別適用于生產維生素B1過程中的氨氣回收。
背景技術
維生素B1又稱硫胺素或抗神經炎素,是由嘧啶環和噻唑環結合而成的一種B族維生素,主要存在于種子的外皮和胚芽中,目前所用的維生素B1都化學合成的產品。在體內,維生素B1以輔酶形式參與糖的分解代謝,有保護神經系統的作用;還能促進腸胃蠕動,增加食欲。維生素B1缺乏時,可引起多種神經炎癥,患者的周圍神經末梢有發炎和退化現象,并伴有四肢麻木、肌肉萎縮、心力衰竭、下肢水腫等癥狀。在現代醫學上,維生素B1制劑治療腳氣病和多種神經炎癥有顯著療效。
目前,在維生素B1中間體氨基丙腈生產過程中,需要使用氨水作為原料,在反應結束后,過剩的氨水經加熱通過水沖真空泵進行吸收。隨著氨氣溶解放熱及氨水濃度的增加,吸收效果越來越差,大量氨氣溢出,導致現場環境非常惡劣。加大吸收的水量可以適當緩解,但是水量的增加導致氨水的濃度降低,不能循環再利用,只能作為廢水排放,增加了污水處理的壓力。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生產維生素B1過程中的氨氣回收系統,提高氨氣吸收效果,消除對環境的污染。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生產維生素B1過程中的氨氣回收系統,其包括:依次連接排氨釜、緩沖罐、真空泵、吸氨器、氨水儲槽、循環泵,所述的真空泵為羅茨泵。
進一步地,所述吸氨器包括一級吸氨器和二級吸氨器。
進一步地,所述一級吸氨器和二級吸氨器外部包括冷凍夾層。
本實用新型一種生產維生素B1過程中的氨氣回收系統,有效的提高了氨氣回收效果,消除了對環境的影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生產維生素B1過程中的氨氣回收系統的一較佳實施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請參閱圖1,其是本實用新型一種生產維生素B1過程中的氨氣回收系統的一較佳實施例示意圖。
本實用新型一種生產維生素B1過程中的氨氣回收系統包括:依次連接排氨釜1、緩沖罐2、真空泵3、吸氨器4、氨水儲槽5、循環泵6,具體的,排氨釜1一端與緩沖罐2一端連接;緩沖罐2一端連接排氨釜1,另一端連接真空泵3;真空泵3一端連接緩沖罐2,另一端連接吸氨器4;吸氨器4一端連接真空泵3,另一端連接氨水儲槽5;氨水儲槽5一端連接吸氨器4,另一端連接循環泵6;循環泵6一端連接氨水儲槽5,另一端連接吸氨器4。
其中,氨水儲槽5包括一尾氣排放口51,用于放空尾氣。
吸氨器4包括一級吸氨器41、二級吸氨器42,用于吸收氨氣,通常是來自維生素B1中間體氨基丙腈生產裝置的排氨釜中的氨氣。
一級吸氨器41、二級吸氨器42上部均包括一個噴淋頭43,外部包括冷凍夾層44。
本實用新型一種生產維生素B1過程中的氨氣回收系統的工作流程如下所述:
排氨釜1中排出的氨氣依次經緩沖罐2、真空泵3,進入一級吸氨器41的下端入口;氨水儲槽5中的純水或稀氨水經循環泵6進入一級吸氨器41上部的噴淋頭43,吸收氨氣后氨水自底部出口進入二級吸氨器42上部的噴淋頭43,未吸收完全的氨氣自上部出口進入二級吸氨器42的下部入口,二次吸收后氨水自二級吸氨器42底部出口進入氨水儲槽5。冷凍夾層44中冷凍介質為冷凍鹽水或液氨,通過循環將吸氨器內氨氣溶解熱量帶走,有效控制氨水吸收溫度。
在上述實施例中,僅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示范性描述,但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本專利申請后可以再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各種修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中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華中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646966.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一種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復相熱障涂層材料
- 無鉛[(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納米管及其制備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種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復合膜及其制備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熒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種(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備方法
- 熒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