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無共焊盤衰減器電路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646465.0 | 申請日: | 2012-1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014752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6-19 |
| 發明(設計)人: | 薛仕成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亞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3H7/25 | 分類號: | H03H7/25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寶筠 |
| 地址: | 610051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無共焊盤 衰減器 電路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衰減器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無共焊盤衰減器電路。
背景技術
衰減器在電子設備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例如在衛星通信中,集束網絡(BFN)往往需要利用衰減器進行信號幅度的控制。
現有技術的微波衰減器電路的實現采用微帶結構,電路結構上采用單級固定值衰減或多級定值衰減單元級聯的設計。裝配工藝采用微波控制電路厚膜工藝,腔體采用鋁合金材料,表面導電氧化,輸入、輸出端采用玻璃絕緣子,外接SMA接頭,電路基片和管芯的裝配均采用環氧粘接工藝,芯片粘接后進行引線鍵合,采用激光封帽或螺釘封帽。
如圖1所示,為現有技術中Pi型衰減器的電路,C1為濾波電容,并聯連接在控制端K1和地之間;L1為扼流電感,串聯連接在控制端K1和參考支路信號線B1之間;C2為濾波電容,并聯連接在控制端K2和地之間;L2為扼流電感,串聯連接在控制端K2和二極管V3的陰極之間;C3為濾波電容,并聯連接在控制端K3和地之間;L3為扼流電感,串聯連接在控制端K3和二極管V4的陰極之間;二極管V1、V2陽極極接微波信號線,陰極接參考支路信號線;二極管V3、V4陽極分別接微波信號線A1、A2,陰極分別接衰減支路信號線D1、D2;電阻R1、R2、R3構成Pi型衰減網絡,電阻R1串聯接在隔直電容C4與C5之間,電阻R2并聯接在隔直電容C4與地之間,電阻R3并聯接在隔直電容C5與地之間;C4為隔直電容,串聯連接在二極管V3的陰極和電阻R1之間;C5為隔直電容,串聯連接在二極管V4的陰極和電阻R1之間;L4為扼流電感,并聯連接在微波信號線A1和地之間,為二極管V1、V3提供直流通路;L5扼流電感,并聯連接在微波信號線A2和地之間,為二極管V2、V4提供直流通路。
由于在現有技術中,衰減器采用的是微波控制電路厚膜工藝,鋁腔或載板裝配,單級或多級Pi型衰減單元級聯方式實現,電阻R1與電阻R2、電阻R1與電阻R3均為共焊盤焊接,焊接出來的電路可靠性差,不滿足宇航級電路的工藝要求。并聯電阻R2和并聯電阻R3焊接時無法準確定位,焊接出的電阻位置離散性較大,可重復性差,導致產品批量生產時各項電性能指標的精度和一致性較差,一次性合格率低。參考支路與衰減支路間存在相位差,現有的技術方案無法滿足有相位一致性要求的使用環境。對于有參考支路的衰減單元,如圖1所示,并聯裝配的PIN管芯,V1與V2并聯、V3與V4并聯,致使電路控制部分比較復雜,不利于電路的小型化設計,同時也造成了成本的浪費。衰減支路的串聯隔直電容C4、C5引入的插入損耗無法準確定量,致使衰減支路需要對Pi型衰減網絡進行微調后才能達到準確的衰減量。
實用新型內容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無共焊盤衰減器電路,避免了電阻間的共焊盤焊接現狀,滿足了宇航級電路對電焊工藝的要求,同時避免了衰減網絡的高頻效應。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無共焊盤衰減器電路,包括:第一濾波電容、第二濾波電容、第一隔直電容、第二隔直電容、第三隔直電容、第四隔直電容、第五隔直電容、第一控制端、第二控制端、第一扼流電感、第二扼流電感、第三扼流電感、第四扼流電感、第一二極管、第二二極管、第三二極管、第四二極管、第五二極管、第六二極管、第七二極管、第八二極管、第一電阻、第二電阻、第三電阻、第四電阻、第五電阻、第六電阻、第一微波信號線、第二微波信號線、第三微波信號線、第四微波信號線、第一參考支路信號線、第二參考支路信號線、第一衰減支路信號線、第二衰減支路信號線、第三衰減支路信號線和第四衰減支路信號線;其中:
所述第一濾波電容并聯連接在所述第一控制端和地之間;
所述第一扼流電感串聯連接在所述第一控制端和所述第二微波信號線之間;
所述第二濾波電容并聯連接在所述第二控制端和地之間;
所述第二扼流電感串聯連接在所述第二控制端和所述第三微波信號線之間;
所述第一二極管和第七二極管的陰極分別接所述第一微波信號線和所述第四微波信號線,陽極分別接所述第一參考支路信號線和所述第二參考支路信號線;
所述第三二極管和第五二極管的陽極分別接所述第二微波信號線和所述第三微波信號線,陰極分別接第一參考支路信號線和所述第二參考支路信號線;
所述第二二極管和所述第八二極管的陽極分別接第一微波信號線和所述第四微波信號線,陰極接所述第一衰減支路信號線和所述第四衰減支路信號線;
所述第四二極管和所述第六二極管的陰極分別接所述第二微波信號線和所述第三微波信號線,陽極分別接所述第二衰減支路信號線和所述第三衰減支路信號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亞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成都亞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64646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有源濾波器
- 下一篇:一種RFID數據加密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