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新型雙層過濾管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644476.5 | 申請日: | 2012-1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139821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8-21 |
| 發明(設計)人: | 皮曉濤;吳云;呂文強;趙寧;劉春聲;馬寧;汪邦武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46/24 | 分類號: | B01D46/24 |
| 代理公司: | 核工業專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高尚梅 |
| 地址: | 644000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雙層 過濾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核燃料原件生產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雙層過濾管。?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燃料化工線上使用的過濾管是含鈾粉塵尾氣過濾中的重要原件,之前該過濾管技術一直依賴南非星形管,我國國內自主研發的過濾管為圓形單層管,其尺寸:Φ110×4×1000;過濾面積約:0.34m2/支如圖1所示。和南非原星形管相比,國內自主研發過濾管的壓降要大很多,一開始運行就很快達到10KPa以上的高位。從壓降公式來看,主要原因是過濾面積減小(4支管過濾總面積由2.5m2減小到1.2m2);透氣性差所致。壓降過高會對尾氣系統造成過高的負擔,對生產的穩定運行不利,因此在不影響其他效果的前提下,應盡量降低過濾壓降。如果不改動反應室的結構,過濾面積的增加是非常有限的,改進的重點是增加透氣性系數,因此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解決上述問題的新型雙層過濾管。?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過濾穩定性高,生產中符合國家排放標準的新型雙向過濾罐。?
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新型雙層過濾管,其中,包括安裝法蘭、外層管、內層管和環板,其中,所述的安裝法蘭為雙圓柱凸臺結構,內層管套于內凸臺外側,與內凸臺相焊接,外層管套于外凸臺外側,與外凸臺相焊接;所述的環板為單環形凸臺結構,內層管焊于于凸臺內圓,外層管焊于凸臺外圓;?
如上所述的一種新型雙層過濾管,其中,所述的安裝法蘭為蒙奈爾合金,上環形陣列有四個腰形透氣孔,四個透氣孔與內層管和外層管的夾層相通,?安裝法蘭中心設有一拉桿孔;?
如上所述的一種新型雙層過濾管,其中,所述的內層管和外層管為燒結蒙乃爾。?
如上所述的一種新型雙層過濾管,其中,所述的環板為蒙乃爾合金。。?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過濾穩定性高,生產中含鈾副產物(HF)完全符合國家排放標準;?
2.單支過濾罐過濾面積增大,過濾精度明顯提高,使用壽命大大增加;?
3.擺脫對國外進口依賴,實現自主研發。?
附圖說明
圖1是國內單層過濾管;?
圖2是雙層過濾管示意圖;?
圖3是安裝法蘭示意圖;?
圖4是雙層過濾管法蘭俯視圖。?
圖中:1.安裝法蘭,2.外層管,3.內層管,4.環板,5.拉桿孔,6.透氣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新型雙層過濾管進行介紹:?
如圖2所示,一種新型雙層過濾管,包括安裝法蘭1、外層管2、內層管3和環板4,其中,所述的安裝法蘭1為雙圓柱凸臺結構,內層管3套于內凸臺外側,與內凸臺相焊接,外層管2套于外凸臺外側,與外凸臺相焊接;所述的環板4為單環形凸臺結構,內層管3焊于于凸臺內圓,外層管2焊于凸臺外圓。?
如圖3所示,所述的安裝法蘭1為蒙奈爾合金,上環形陣列有四個腰形透氣孔6,四個透氣孔6與內層管3和外層管2的夾層相通,安裝法蘭中心設有一拉桿孔5。?
所述的內層管3和外層管2為燒結蒙乃爾。?
所述的環板4為蒙乃爾合金。?
如圖2所示,過濾管長度增加到1200mm,直徑為Φ110,安裝法蘭Φ140,增加中間過濾內層管,管徑Φ60,采用雙層結構,單支過濾面積從0.34m2增大到0.64m2。?
新改進過濾管不改變外形尺寸,仍舊適用于原有安裝位置空間,增加了中間過濾管內層管,在其它條件變化不大的情況下(特別是反應室的結構無法改變),提高了過濾管容塵率,容塵率越高則轉化爐穩定生產周期越長,一般過濾壓降是影響容塵率的主要因素,過濾壓降越大則容塵率越低,壓降公式如下:ΔP=V.d/A.[η/α+ρ.V/β.A]?
α=透氣性系數[m2]?
β=慣性系數[Pa.kg/s2]?
d=元件厚度[m]?
V=流量[m3/s]?
ρ=流體密度[kg/m3]?
ΔP=壓降[Pa]?
A=過濾元件面積[m2]?
η=流體動力粘度[Pa.s]?
從公式中可見,生產中介質穩定,其慣性系數、流量、流體密度、流體動力粘度幾乎不變,管的厚度是固有值,則影響因素主要是透氣性系數和過濾元件面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未經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644476.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