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腦室腹腔分流微創腹腔穿刺針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643074.3 | 申請日: | 2012-1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892053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24 |
| 發明(設計)人: | 王海峰;趙景偉;李文臣;徐寧;周立祥;付雙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吉林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B17/34 | 分類號: | A61B17/34 |
| 代理公司: | 吉林長春新紀元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陳宏偉 |
| 地址: | 130000 ***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腦室 腹腔 分流 刺針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腦室腹腔分流微創腹腔穿刺針,特別是可應用于腦室腹腔分流術中腹部操作的微創半封閉式穿刺針,屬于醫療手術器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腦室腹腔分流術是一種治療腦積水的常用術式,手術效果確切。既往腦室腹腔分流管置入腹腔時需開腹放置(腹部切口一般5厘米以上),這種置管方式,創傷大、手術時間長(約1~2小時)術后并發癥多,如腸管外露增加感染幾率、創緣出血滲入腹腔加大堵管幾率。近年,腹腔鏡輔助下放置腦室腹腔分流管腹腔端避免了開腹放置分流管腹腔端創傷大等缺點,但是,分流管腹腔端需先經套管針置入腹腔后,再將近端經腹、胸、頸皮下至頭部,經單向分流泵,與分流管腦室端連接,否則套管針難以與分流管脫離。并且腹腔鏡輔助置管方式不能在分流管全線放置到位并檢查證實分流管全線通暢的前提下,按預定方案放置分流管腹腔端。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腦室腹腔分流微創腹腔穿刺針,達到減輕患者損傷、降低手術難度、節約手術時間、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腦室腹腔分流微創腹腔穿刺針,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包括內芯穿刺針和穿刺針套鞘,穿刺針套鞘的腔體為半封閉凹槽結構,內芯穿刺針插入穿刺針套鞘的腔體構成滑動副。
所述的腦室腹腔分流微創腹腔穿刺針,其特征在于:穿刺針套鞘尾部設有上鎖銷孔;內芯穿刺針的針體末端處設有凸形鎖銷與穿刺針套鞘的上鎖銷孔相配合。
所述的腦室腹腔分流微創腹腔穿刺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腦室腹腔分流微創腹腔穿刺針,其特征在于:內芯穿刺針末端設有手托,穿刺針套鞘上設有手柄。
本實用新型的積極效果在于:穿刺腹腔進行手術時,不用縫合腹膜、肌肉、皮下組織,皮膚切口僅0.5cm,大大減少了對患者造成的損傷,實現了腦室腹腔分流術的微創。最大限度的減輕患者損傷、實現微創目的,同時也具有降低手術難度、節約手術時間、減少術后并發癥的優勢。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內芯穿刺針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鞘套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內芯穿刺針;2、穿刺針套鞘;3、腔體;4、手柄;5、鎖銷孔;6、鎖銷;7、手托。
具體實施方式:
根據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由內芯穿刺針1?和穿刺針套鞘2組成,其中,內芯穿刺針1為實心結構(參見圖2),較穿刺針套鞘2?稍長,前端為鈍性尖頭;穿刺針套鞘2的腔體3為半封閉凹槽結構(參見圖3),內芯穿刺針1插入穿刺針套鞘2的腔體3構成滑動副;穿刺針套鞘2尾部設有上鎖銷孔5;內芯穿刺針1的末端還設有手托7,便于拿持,內芯穿刺針1近末端處設有凸形鎖銷6,可與穿刺針套鞘2上鎖銷孔5相配合。
如圖3、圖4所示,穿刺針套鞘2?上具有一體的手柄4以方便操作,針體末端設有手托7,便于拿持,針體近末端處設有凸形鎖銷6,能與穿刺針套鞘2上鎖銷孔5相配合。
????使用時,在患者左腹部臍旁5厘米左右,約0.5厘米皮膚切口處,取本實用新型微創腹腔穿刺針刺入。這時腹腔穿刺針處于圖1?所示的狀態:內芯穿刺針1的針體位于穿刺針套鞘2內,鎖銷6位于鎖銷孔5內處于鎖定狀態。由于內芯穿刺針1的針尖為鈍頭,刺入腹腔內會有明顯的突破感。明確進入腹腔后,轉動內芯穿刺針1,使鎖銷6從鎖銷孔內轉出進入腔體3內,將內芯穿刺針1從穿刺針套鞘2腔體3抽出。將分流管導入腹腔,分流管完全導入后,憑借“C”形半封閉腔體3,使分流管與穿刺針套鞘2分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吉林大學,未經吉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643074.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