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植筋工具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637569.5 | 申請日: | 2012-1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945813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5-22 |
| 發明(設計)人: | 隋祥川;王樹銀;趙靜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G21/12 | 分類號: | E04G21/12 |
| 代理公司: | 太原高欣科創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4109 | 代理人: | 吳立;冷錦超 |
| 地址: | 450004 河南省***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種植 工具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植筋工具,屬于建筑施工領域。
背景技術
為提高多層建筑砌體結構的抗震性能,規范要求應在房屋的砌體內適宜部位設置鋼筋混凝土柱并與圈梁連接,共同加強建筑物的穩定性。?這種鋼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稱為構造柱。?在多層框架結構房屋,底層框架及內框架磚砌體中,它的作用一般為?:加強縱墻間的連接,是由于構造柱與其相鄰的縱橫墻以及牙搓相連接并沿墻高設拉結筋?,?鋼筋每邊伸入墻內大于?100mm。?一般施工時先砌磚墻后澆筑混凝土柱?,?這樣能增加橫墻的結合,可以提高砌體的抗剪承載能力?,提高的比例幅度雖然不高但能明顯約束墻體開裂,限制出現裂縫。
目前在施工框架結構房屋的填充墻構造柱時一般采用植筋方式。現場砌體施工前,需植構造柱筋。?當需植梁底、頂板鋼筋時,大多采用搭架,人爬上搭架,站在搭架上拿著沖擊鉆鉆孔,操作人員需爬上搭架不安全?;搭架結構也復雜,耗材多?;操作人員操作不方便,工作效率低。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的植筋工具。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植筋工具,包括支撐桿、操作桿、伸縮桿、連接桿,所述支撐桿、操作桿、伸縮桿和連接桿兩兩鉸接在一起構成一個四邊形,且所述支撐桿和伸縮桿平行設置,操作桿和連接桿平行設置,所述伸縮桿的頂部開有鋼筋定位孔。
所述伸縮桿的上部固定有鋼釘,且所述鋼釘上豎直固定有鉛垂。
所述鉛垂的垂線上設置有便于分辨的深色凃層。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安全,工作效率高,可以適用各種工作環境,同時通過鉛垂可準確確定梁底和板底的鉆孔位置,以及精確鉆孔。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左視圖。
圖中:1為支撐桿,2為操作桿,3為伸縮桿,4為連接桿,5為鋼筋定位孔,6為鋼釘,7為鉛垂。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所示,一種植筋工具,包括支撐桿1、操作桿2、伸縮桿3、連接桿4,所述支撐桿1、操作桿2、伸縮桿3和連接桿4兩兩鉸接在一起構成一個四邊形,且所述支撐桿1和伸縮桿3平行設置,操作桿2和連接桿4平行設置,所述伸縮桿3的頂部開有鋼筋定位孔5。
所述伸縮桿3的上部固定有鋼釘6,且所述鋼釘6上豎直固定有鉛垂7。
所述鉛垂7的垂線上設置有便于分辨的深色凃層。
本實用新型中支撐桿1、操作桿2、伸縮桿3和連接桿4兩兩鉸接在一起構成一個四邊形,且支撐桿1和伸縮桿3平行設置,操作桿2和連接桿4平行設置,同時安裝時,應保證支撐桿1的下部、操作桿2的操作端以及伸縮桿3的上部留有足夠的長度,伸縮桿3的頂部開有鋼筋定位孔5,孔的直徑根據一般植筋需要宜為8-18mm,孔深以鋼筋不掉落即可,伸縮桿3的上部固定有鋼釘6,鋼釘6上固定有鉛垂7,鋼釘6外漏長度以使釘端部與電鉆斷頭在一直線上為宜。具體使用時,將手電鉆捆綁在伸縮桿3的上部,支撐桿1豎直放置,調試操作桿2,調整線繩長度,使鉛垂離地面有一定高度,同時觀察鉛垂7,保證鉛垂7的垂線沿伸縮桿3豎直向下,并對準已標注好的梁底、板底須植筋位置在本層地面上的投影點,以保證鉆孔的準確性,然后操作操作桿2進行鉆孔作業,待鉆孔完成后,取下手電鉆,將待植筋的鋼筋涂抹適量植筋膠后插裝在伸縮桿3頂部的鋼筋定位孔5內,通過操作操作桿2將鋼筋插到鉆孔內,完成植筋作業。操作簡單、方便,同時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可以在現場選取木方制作即可完成。
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例,在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經中國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63756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