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現澆混凝土梁側模板加固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636655.4 | 申請日: | 2012-1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937005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5-15 |
| 發明(設計)人: | 楊建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十七冶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G13/04 | 分類號: | E04G13/04;E04G17/065 |
| 代理公司: | 馬鞍山市金橋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奚志鵬 |
| 地址: | 243000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混凝土 模板 加固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建筑工程加固裝置,尤其是涉及一種現澆混凝土梁模板的加固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建筑工程結構基本都以現澆混凝土框架結構為主,其中現澆混凝土梁側模板的加固,目前基本上采用模板卡具(步步緊)、背楞和穿梁對拉螺栓來進行加固;但此方法存在以下缺陷:第一??模板卡具(步步緊)加固梁側模板一般僅限于高度較小的現澆梁,而且其安全穩定性不好,在澆筑混凝土過程中容易脫落造成脹模、漏漿等安全質量問題;第二??采用背楞和穿梁對拉螺栓加固,不但施工工序復雜,而且必須在模板上鉆孔和在梁內預埋PVC管,從而降低了模板的利用率,增加材料投入,影響混凝土構件的外觀質量。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種現澆混凝土梁側模板加固裝置,能夠方便、安全、有效的完成現澆混凝土梁側模板的加固,提高施工效率、節約材料,提高混凝土框架梁的外觀質量。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來實現的:一種現澆混凝土梁側模板加固裝置(簡稱側模板加固裝置),其特征是:該現澆混凝土梁側模板加固裝置主要由左立桿、右立桿、連接橫桿和對拉螺桿組成,該左立桿和右立桿均為立桿,該左立桿和右立桿的結構相同且對稱設置,現以左立桿為例作進一步說明:在左立桿的下端段上開設左右向的通孔Ⅱ,此通孔Ⅱ可為方形通孔,同時,在左立桿的下端段上對應位于通孔Ⅱ的部位開設前后向的銷孔Ⅱ,而在左立桿的下段自上至下地均布開設左右向的通孔Ⅰ,且以在左立桿的下段自上至下地均布開設三個通孔Ⅰ為佳,在左立桿的上端段的右側面上焊接呈長方體的防滑塊,(即在右立桿的上端段的左側面上也對應焊接呈長方體的防滑塊),在左立桿和右立桿上的通孔Ⅱ中穿裝連接橫桿,且此連接橫桿可對應為方管,在此連接橫桿的左、右端段上分別自左至右地均布開設前后向的銷孔Ⅰ,且以在連接橫桿的左、右端段上分別開設三個銷孔Ⅰ為佳,在對應的銷孔Ⅰ與銷孔Ⅱ中穿裝銷軸,將左立桿、右立桿與連接橫桿固定連接并可按需調節左立桿與右立桿之間的開距,同樣,在左立桿和右立桿上的對應通孔Ⅰ中穿裝對拉螺桿并在此對拉螺桿的左右外伸段上分別配裝鋼墊板和旋裝螺母,此左立桿和右立桿均可采用長×高×寬為1100×40×40mm的方鋼管制作,此連接橫桿可采用長×高×寬為500mm-700mm?×30mm×30mm的方鋼管制作。
使用時,在現澆混凝土框架梁的模板架設完成后,將本側模板加固裝置從框架梁的下方往上套裝,將左立桿和右立桿分別安裝在框架梁左右模板的外側,并將左立桿和右立桿上的防滑塊對應掛在梁側模板的背楞上,通過擰緊對拉螺桿上的螺母,使得豎向的左立桿和右立桿均向內側(即向側模板的背楞)產生壓緊力,達到加固現澆混凝土框架梁側模板的效果,待混凝土澆筑完畢并達到初凝合格后,松拆對拉螺桿上的螺母,卸下本側模板加固裝置,還可重復使用。
本實用新型所提出的現澆混凝土梁側模板加固裝置,不僅結構簡單、操作方便、使用安全可靠,而且節約了材料,提高了框架梁外觀質量,降低了施工成本。
現結合附圖和實施方法對本實用新型所提出的現澆混凝土梁側模板加固裝置做進一步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提出的現澆混凝土梁側模板加固裝置的主視示意圖。
圖2是圖1中件1-2:右立桿與件2:連接橫桿、件?3:對拉螺桿的安裝立體示意圖。
圖1、圖2中:
1-1、左立桿???1-2、右立桿?????2、連接橫桿?????3、對拉螺桿?????4、防滑塊?????5、通孔Ⅰ???6、通孔Ⅱ?????7-1、銷孔Ⅰ???7-2、銷孔Ⅱ????8、銷軸。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十七冶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國十七冶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63665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墻體上接線底盒安裝的定位模具
- 下一篇:天然氣處理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