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利用排煙高溫熱能的多級熱載體鍋爐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628394.1 | 申請日: | 2012-1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938507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5-15 |
| 發明(設計)人: | 涂晶;涂瑩;涂登源 | 申請(專利權)人: | 新疆福克油品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H7/00 | 分類號: | F24H7/00;F24H9/00 |
| 代理公司: | 烏魯木齊新科聯專利代理事務所(有限公司) 65107 | 代理人: | 祁磊 |
| 地址: | 830026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 國省代碼: | 新疆;6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利用 高溫 熱能 多級 熱載體 鍋爐 | ||
1.一種利用排煙高溫熱能的多級熱載體鍋爐,具有爐體和燃燒機,在爐體內設置著爐腔,爐體頂端壁體具有煙氣出口,在爐體頂端外壁面上固裝著位于爐腔之外且連通煙氣出口的煙囪,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熱能吸收繞管、隔熱板、第一進水管、第一出水管、第二進水管、第二出水管和呈環狀的煙氣阻擋體,在爐腔內固裝著隔熱板,隔熱板將爐腔分隔成位于隔熱板上方的煙氣余熱能吸收室和位于隔熱板下方的煙氣主熱能吸收室,隔熱板與爐腔內周壁之間的間隙形成環形煙氣過流口;在煙氣主熱能吸收室內下部固裝著燃燒機和環繞燃燒機的煙氣阻擋體;?????
在煙氣主熱能吸收室內上部固裝著各自自身管體總體繞成不透煙氣的管狀周壁且均位于燃燒機和煙氣阻擋體上方的第一主熱能吸收繞管、第二主熱能吸收繞管、第三主熱能吸收繞管至第N主熱能吸收繞管,N∈(2x+1),x為整數;在第一主熱能吸收繞管自身管體總體繞成的管狀壁體內設置有第二主熱能吸收繞管,在第二主熱能吸收繞管自身管體總體繞成的管狀壁體內設置有第三主熱能吸收繞管,以此類推至在第(N-1)主熱能吸收繞管自身管體總體繞成的管狀壁體內設置有第N主熱能吸收繞管;第一主熱能吸收繞管自身管體總體繞成的管狀周壁與煙氣主熱能吸收室內周壁之間的空隙形成呈管狀的第一組第一煙氣過流吸熱通道,而第一主熱能吸收繞管自身管體總體繞成的管狀周壁與第二主熱能吸收繞管自身管體總體繞成的管狀周壁之間的空隙形成呈管狀的第一組第二煙氣過流吸熱通道,第二主熱能吸收繞管自身管體總體繞成的管狀周壁與第三主熱能吸收繞管自身管體總體繞成的管狀周壁之間的空隙形成呈管狀的第一組第三煙氣過流吸熱通道,以此類推至第(N-1)主熱能吸收繞管自身管體總體繞成的管狀周壁與第N主熱能吸收繞管自身管體總體繞成的管狀周壁之間的空隙形成呈管狀的第一組第N煙氣過流吸熱通道,第N主熱能吸收繞管自身管體繞成的管狀周壁與隔熱板共同圍成蓄積煙氣主熱能吸收室;所有第奇數個主熱能吸收繞管-第一主熱能吸收繞管、第三主熱能吸收繞管、第五主熱能吸收繞管至第N主熱能吸收繞管各自管體總體繞成的管狀周壁其上端均向上延伸而接觸隔熱板且與隔熱板之間不留透煙氣的間隙;在所有第奇數個主熱能吸收繞管當中,第一主熱能吸收繞管自身管體總體繞成的管狀周壁其下端與煙氣阻擋體留置的間隙形成呈環形的第一組第一繞流口,第三主熱能吸收繞管自身管體總體繞成的管狀周壁其下端與煙氣阻擋體留置的間隙形成呈環形的第一組第三繞流口,以此類推至第N主熱能吸收繞管自身管體總體繞成的管狀周壁其下端與煙氣阻擋體留置的間隙形成呈環形的第一組第N繞流口;在所有第偶數個主熱能吸收繞管當中,第二主熱能吸收繞管自身管體總體繞成的管狀周壁其上端與隔熱板之間留置的間隙形成呈環形的第一組第二繞流口,第四主熱能吸收繞管自身管體總體繞成的管狀周壁其上端與隔熱板之間留置的間隙形成呈環形的第一組第四繞流口,以此類推至第(N-1)主熱能吸收繞管自身管體總體繞成的管狀周壁其上端與隔熱板之間留置的間隙形成呈環形的第一組第(N-1)繞流口;所有第偶數個主熱能吸收繞管各自管體總體繞成的管狀周壁其下端均向下延伸而接觸煙氣阻擋體且與煙氣阻擋體之間不留透煙氣的間隙;
在煙氣余熱能吸收室內固裝著各自管體總體繞成不透煙氣的管狀周壁的第一余熱能吸收繞管、第二余熱能吸收繞管、第三余熱能吸收繞管至第M余熱能吸收繞管,M∈(2y+1),y為整數;在第一余熱能吸收繞管自身管體總體繞成的管狀壁體內設置有第二余熱能吸收繞管,在第二余熱能吸收繞管自身管體總體繞成的管狀壁體內設置有第三余熱能吸收繞管,以此類推至在第(M-1)余熱能吸收繞管自身管體總體繞成的管狀壁體內設置有第M余熱能吸收繞管;在煙氣余熱能吸收室內周壁上設置著環形臺面,第一余熱能吸收繞管對應設置在環形臺面上;第一余熱能吸收繞管自身管體總體繞成的管狀周壁與第二余熱能吸收繞管自身管體總體繞成的管狀周壁之間的空隙形成呈管狀的第二組第一煙氣過流吸熱通道,第二余熱能吸收繞管自身管體總體繞成的管狀周壁與第三余熱能吸收繞管自身管體總體繞成的管狀周壁之間的空隙形成呈管狀的第二組第二煙氣過流吸熱通道,以此類推至第(M-1)余熱能吸收繞管自身管體總體繞成的管狀周壁與第M余熱能吸收繞管自身管體總體繞成的管狀周壁之間的空隙形成呈管狀的第二組第(M-1)煙氣過流吸熱通道,第M余熱能吸收繞管自身管體總體繞成的管狀周壁與爐腔內頂壁共同圍成煙氣過流余熱能吸收室;除第一余熱能吸收繞管之外的其它第奇數個余熱能吸收繞管-第三余熱能吸收繞管、第五余熱能吸收繞管、第七余熱能吸收繞管至第M余熱能吸收繞管各自管體總體繞成的管狀周壁其上端均向上延伸而接觸爐腔內頂壁且與爐腔內頂壁之間不留透煙氣的間隙;在除第一余熱能吸收繞管之外的其它第奇數個余熱能吸收繞管當中,第三余熱能吸收繞管自身管體總體繞成的管狀周壁其下端與隔熱板之間留置的間隙形成呈環形的第二組第二繞流口,第五余熱能吸收繞管自身管體總體繞成的管狀周壁其下端與隔熱板之間留置的間隙形成呈環形的第二組第四繞流口,第七余熱能吸收繞管自身管體總體繞成的管狀周壁其下端與隔熱板之間留置的間隙形成呈環形的第二組第六繞流口,以此類推至第M余熱能吸收繞管自身管體總體繞成的管狀周壁其下端與隔熱板之間留置的間隙形成呈環形的第二組第(M-1)繞流口;在所有第偶數個余熱能吸收繞管當中,第二余熱能吸收繞管自身管體總體繞成的管狀周壁其上端與爐腔內頂壁之間留置的間隙形成呈環形的第二組第一繞流口,第四余熱能吸收繞管自身管體總體繞成的管狀周壁其上端與爐腔內頂壁之間留置的間隙形成呈環形的第二組第三繞流口,以此類推至第(M-1)余熱能吸收繞管自身管體總體繞成的管狀周壁其上端與爐腔內頂壁之間留置的間隙形成呈環形的第二組第(M-2)繞流口;所有第偶數個余熱能吸收繞管各自管體總體繞成的管狀周壁其下端向下延伸而接觸隔熱板且與隔熱板之間不留透煙氣的間隙;
蓄積煙氣主熱能吸收室依次通過第一組第N繞流口、第一組第N煙氣過流吸熱通道、第一組第(N-1)繞流口、第一組第(N-1)煙氣過流吸熱通道…第一組第三繞流口、第一組第三煙氣過流吸熱通道、第一組第二繞流口、第一組第二煙氣過流吸熱通道至第一組第一繞流口、第一組第一煙氣過流吸熱通道、環形煙氣過流口、第二組第一煙氣過流吸熱通道、第二組第一繞流口、第二組第二煙氣過流吸熱通道、第二組第二繞流口、第二組第三煙氣過流吸熱通道、第二組第三繞流口…第二組第(M-1)煙氣過流吸熱通道、第二組第(M-1)繞流口至第二組第M煙氣過流吸熱通道、第二組第M繞流口、煙氣過流余熱能吸收室、煙氣出口、煙囪而最終連通大氣;
第一進水管依次通過第一主熱能吸收繞管、第二主熱能吸收繞管、第三主熱能吸收繞管至第N主熱能吸收繞管連通第一出水管,第一進水管的進水管口和第一出水管的出水管口均穿過環繞煙氣主熱能吸收室的爐壁而外露在爐腔之外;第二進水管依次通過第M余熱能吸收繞管、第(M-1)余熱能吸收繞管至第三余熱能吸收繞管、第二余熱能吸收繞管、第一余熱能吸收繞管連通第二出水管,第二進水管的進水管口和第二出水管的出水管口均穿過環繞煙氣余熱能吸收室的爐壁而外露在爐腔之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新疆福克油品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新疆福克油品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628394.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冰茶機
- 下一篇:一種雙向沖削采掘的方法及實施該方法的雙向沖削采掘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