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散熱模組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623764.2 | 申請日: | 2012-11-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958086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5-29 |
| 發明(設計)人: | 秦大慶 | 申請(專利權)人: | 秦大慶 |
| 主分類號: | H05K7/20 | 分類號: | H05K7/2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德力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44265 | 代理人: | 林才桂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散熱 模組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散熱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散熱模組。
背景技術
隨著電子產業的發展,電子元器件的工作速率日漸提高,相應地其產生的熱量也增多,為使電子元器件能高速運作,需要將其產生的熱量盡快排放掉,否則電子元器件無法正常工作,甚至會被高溫燒毀。目前常用的散熱方式是在發熱的電子元器件上裝設散熱模組,該散熱模組一般包括多個散熱鰭片及貫穿該些散熱鰭片的熱管,熱管將電子元器件產生的熱量傳送至散熱鰭片上,由大面積的散熱鰭片與外界空氣熱交換進行散熱。現有的散熱模組的熱管與散熱鰭片的連接方式一般是緊固配合或焊接的連接方式。
請參閱圖1,為現有散熱鰭片與熱管緊固配合連接的結構示意圖,其在散熱鰭片100上開設溝槽102,該溝槽102的截面呈圓弧形,且,其弧長大于半圓弧長,以便將熱管300卡設于該溝槽102內,其具體操作方式為,先在散熱鰭片100上開設溝槽102,再將熱管300穿設于溝槽102內,然后再將穿設有熱管300的散熱鰭片100置于高溫爐中使散熱模組發生熱膨脹,由于熱管300與散熱鰭片100的導熱系數不同,可實現熱管100在溝槽102處與散熱鰭片100緊固配合,該生產過程需要定制特殊道具,增加了生產成本;且產量較低,一臺機器一個班次只能生產100-200個散熱模組。
請參閱圖2,為另一現有散熱鰭片與熱管緊固配合連接的結構示意圖,該種結構在散熱鰭片100’的溝槽102’內壁設有卡合槽104,熱管300’對應卡合槽104設有凸耳302,其組裝時,熱管300’容置于溝槽102’內,凸耳302卡設于卡合槽104內,其結構復雜,難加工,不利于成本控制。
請參閱圖3,為現有散熱鰭片與熱管焊接連接的結構示意圖,其散熱鰭片100’’上設有供熱管300’’穿入的開孔106,開孔106旁設有供焊液澆注的焊孔108,裝配時,先將熱管300’’穿入開孔106中,再從焊孔108處注入焊錫液使熱管300”焊接于散熱鰭片100”上,該生產工藝復雜,需要增加焊錫環節,成本較高;且該生產過程一般采用流水線作業,耗費工時,一條線一個班次一般能生產1000-1500個散熱模組;此外,生產過程中散熱鰭片需要一片片穿進熱管,而每片散熱鰭片的開孔大小是標準的,隨著散熱鰭片穿進熱管數量的遞增,散熱鰭片與熱管的緊度會逐步下降,進而影響散熱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散熱模組,其采用擠壓方式將熱管安裝于散熱鰭片上,工藝簡單,散熱效果好。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散熱模組,包括:散熱器及安裝于散熱器上的熱管,所述散熱器包括基板及間隔設于基板上的數片散熱鰭片,所述每一散熱鰭片設有一容置槽,該些容置槽彼此對齊,所述熱管通過擠壓變形安裝于所述容置槽內,所述熱管對應散熱鰭片容置槽壁變形形成凹陷,使所述散熱鰭片與熱管之間形成緊配合。
所述基板為矩形板材,其包括下表面及與下表面相對設置的上表面,所述散熱鰭片設于該上表面上。
所述散熱鰭片包括下端面及與下端面相對的上端面,所述散熱鰭片的下端面連接于基板的上表面,所述容置槽設于散熱鰭片的上端面上。
所述基板與所述散熱鰭片由高導熱系數的鋁合金一體成型制成。
所述熱管的遠離容置槽的表面為平面,其與散熱鰭片的邊緣位于同一平面內。
所述熱管包括封閉的管體、設于管體內的管芯及設于管芯的工作介質,所述管芯上設有數個毛細孔。
所述管體由銅、鋁、碳鋼或不銹鋼制成。
所述容置槽為弧形槽或U形槽。
所述容置槽為半圓形槽或半圓形槽再沿切線方向向外延伸的U形槽。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散熱模組,在散熱器的散熱鰭片上設置容置槽,將熱管容置于該容置槽內,并通過擠壓使得熱管對應散熱鰭片容置槽壁變形形成凹陷,使所述散熱鰭片與熱管之間形成緊配合,進而將熱管固定安裝于散熱器上,熱管與散熱鰭片緊密配合,更利于熱傳導,進而提高散熱模組的散熱效果,且結構簡單,產能高,有效降低生產成本。
為了能更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特征以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實用新型的詳細說明與附圖,然而附圖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并非用來對本實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通過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詳細描述,將使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顯而易見。
附圖中,
圖1為現有散熱鰭片與熱管緊固配合連接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另一現有散熱鰭片與熱管緊固配合連接的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秦大慶,未經秦大慶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62376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