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阻尼橡膠支座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220619030.7 | 申請日: | 2012-11-2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969256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6-05 |
| 發(fā)明(設計)人: | 王建芬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秦山橡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1D19/04 | 分類號: | E01D19/04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專利事務所 33209 | 代理人: | 馮新偉 |
| 地址: | 314318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阻尼 橡膠 支座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橋梁結構上的阻尼橡膠支座。
背景技術
橋梁支座架設于墩臺上,頂面支承橋梁上部結構。其功能為將上部結構固定于墩臺,承受作用在上部結構的各種力,并將它可靠地傳遞給墩臺;在荷載、溫度、混凝土收縮和徐變作用下,支座能適應上部結構的轉角和位移,使上部結構可自由變形而不產(chǎn)生額外的附加內(nèi)力。一般的支座設計時對剪切位移考慮不夠,容易造成支座移位,支座在承受較大的剪切力時,易疲勞損傷,而且一般支座的減震效果不理想,難以達到要求。
實用新型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合理,可承受較大剪切力,減震效果好的阻尼橡膠支座。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阻尼橡膠支座包括上鋼板、下鋼板和支撐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座包括上連接鋼板、下連接鋼板、復合層,所述上連接鋼板與上鋼板連接,所述下連接鋼板與下鋼板連接,所述上連接鋼板和下連接鋼板之間設置有復合層,所述復合層由鋼板層和橡膠層相互交錯配置而成。
本實用新型所述復合層的頂層和底層均為橡膠層,鋼板層數(shù)量為6~12層。
本實用新型所述鋼板層的數(shù)量為9層。
本實用新型所述支撐座為圓形。
本實用新型所述支撐座為方形。
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yōu)點和效果:結構簡單,設計合理,抗剪切、抗扭轉強度高,并且由于橡膠本身的特性使得緩沖減震效果出色。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俯視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的俯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下實施例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而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實施例。
實施例1:
參見圖1至圖2,本實施例中的阻尼橡膠支座包括上鋼板1、下鋼板2、支撐座3、上連接鋼板4、下連接鋼板5和復合層,所述復合層由鋼板層6和橡膠層7相互交錯配置而成。
本實用新型復合層的頂層和底層均為橡膠層7,鋼板層數(shù)量為6~12層。
本實施例的上連接鋼板4與上鋼板1通過固定螺栓連接,下連接鋼板5與下鋼板2通過固定螺栓連接,上連接鋼板4和下連接鋼板5之間設置有復合層,支撐座3由上連接鋼板4、鋼板層6和下連接鋼板5經(jīng)過硫化工藝形成一體,該上連接鋼板4、若干個上下間隔配置的鋼板層6、下連接鋼板5間形成橡膠層7,支撐座3內(nèi)橡膠層7和鋼板層6的層疊設置能達到很好的緩沖減震作用,由于橡膠本身的特質(zhì),支撐座3的抗剪切、抗扭轉強度也高。
本實施例中的鋼板層6的數(shù)量為9層,這種組合使用效果好。
本實施例中的支撐座3為圓形。
本實施例中的阻尼橡膠支座結構簡單,設計合理,由于橡膠的特性,使得阻尼橡膠支座抗剪切、抗扭轉強度高,并且緩沖減震效果出色。
實施例2:
參見圖3至圖4,本實施例中的阻尼橡膠支座,其基本結構同實施例1,所不同的是支撐座3為方形。
此外,需要說明的是,本說明書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狀、所取名稱等可以不同,本說明書中所描述的以上內(nèi)容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結構所作的舉例說明。凡依據(jù)本實用新型專利構思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者簡單變化,均包括于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內(nèi)。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結構或者超越本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秦山橡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經(jīng)浙江秦山橡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619030.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