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極耳中間并聯式動力電池組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615317.2 | 申請日: | 2012-11-2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930470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5-08 |
| 發明(設計)人: | 李建利;艾群;吉岡誠;糸井俊樹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精進能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M2/26 | 分類號: | H01M2/26 |
| 代理公司: | 廣州嘉權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劉先珍 |
| 地址: | 528305 廣東省佛***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中間 并聯 動力 電池組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池領域,特別是一種極耳中間并聯式動力電池組。
背景技術
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低碳經濟已經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主流。混合動力汽車和電動汽車作為新能源汽車的代表,也逐漸得到了廣大生產廠商和消費者的認可。動力電池組組作為新能源汽車的主要動力源,是電動汽車的關鍵部件之一。
動力電池組本身的特點和應用場合比較特殊,用戶對其容量、倍率、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十分嚴格。目前,高容量和倍率性能好、成本可以接受、適合量產的動力電池還是鋰離子系列電池,如磷酸鐵鋰、鈦酸鋰、鎳鈷錳酸鋰等。但是,在高倍率電池領域;電池極耳不能在大電流時有良好的表現,易于熔斷高溫、生產動力電池時難度大、裝配困難、成本高。實際上電池組的高成本、高價位和低效率成為電池組發展的瓶頸,現有技術大多針對動力單體電池的循環性能,針對動力電池組組裝技術的電池出極耳方案技術很少。有鑒于此,確有必要提供一種具有良好性能、高效率、低價位的動力電池組組裝技術來適應當前需求。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極耳中間并聯式動力電池組。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極耳中間并聯式動力電池組,包括各個電池依次沿垂直方向疊起成電池模組,所述電池兩側分別設置有正極極耳和負極極耳,其中所述正極極耳位于電池模組的右側,所述負極極耳位于電池模組的左側,所述電池模組的各個正極極耳呈前后交錯排列,所述電池模組的各個負極極耳設置在中間同一垂直線上。
為了保證各個負極極耳的連接穩固,所述電池模組的各個負極極耳通過連接件連接。
作為一個優選項,所述正極極耳和負極極耳的寬度為5~50mm,厚度為0.1~3mm。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動力電池組的結構經過改良,具有以下優點:1.結構簡單,中心對稱,兩頭出極耳,一側作為負極連接端,一側作為正極輸出端,該結構可以在動力電池組裝時更方便,裝配簡單;2.工藝簡單,易于實現量產,按照現有產線符合生產要求,不需要額外投入;3.組成動力電池組效果理想,由于極耳有足夠空間連接方便,可以直接使用鉚接、焊接,效果優良;4.成本低,使用范圍寬,是進入動力電池組組裝技術的有效方案,而且有效的解決了現有電池瓶頸。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圖2。一種極耳中間并聯式動力電池組,包括各個電池11依次沿垂直方向疊起成電池模組1,所述電池11兩側分別設置有正極極耳2和負極極耳3,其中所述正極極耳2位于電池模組1的右側,所述負極極耳3位于電池模組1的左側,所述電池模組1的各個正極極耳2呈前后交錯排列,所述電池模組1的各個負極極耳3設置在中間同一垂直線上,其極耳位置尤其是作為連接端的負極極耳3易于連接,組裝時不受干擾,接線更加方便容易,也便于更換保養。電池11有足夠的空間,保證正極極耳2和負極極耳3有足夠的寬度以承受電池組負載。電池模組1的各個負極極耳3可以直接連接,也通過連接件4連接,相比之下通過連接件4連接起來更穩固。
作為一個優選項,所述正極極耳2和負極極耳3的寬度為5~50mm,厚度為0.1~3mm,太小會影響電池組負載,而太大則會造成浪費。
結合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動力電池組具有以下優點:結構和工藝簡單,易于實現量產,成本低,使用范圍廣,適合于在動力電池組,特別是單體電池結構和組裝技術上可大量推廣。
根據上述原理,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對上述實施方式進行適當的變更和修改。因此,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變更也應當落入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除了在動力電池組模塊中運用此技術外,在儲能電池組模塊中也可以運用此技術。此外,盡管本說明書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術語,但這些術語只是為了方便說明,并不對本實用新型構成任何限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精進能源有限公司,未經廣東精進能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61531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流體供給裝置以及使用該裝置清潔薄膜的系統和方法
- 下一篇:接通時間采樣防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