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剪刀頭針刀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609155.1 | 申請日: | 2012-11-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920295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5-08 |
| 發明(設計)人: | 徐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徐超 |
| 主分類號: | A61B17/3209 | 分類號: | A61B17/3209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溫州市鹿***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剪刀 頭針刀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機械領域,具體地說,特別涉及到一種剪刀頭針刀。
背景技術
現有的針刀由于結構上的原因,在體內無法對切割肌纖維進行很好的操作。只能在體內進行單向活動,活動幅度過大,治療同時易造成較大的軟組織損傷。中國臺灣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機電整合研究所對小針刀進行過改良,但其設計主要著眼于減少感染和更好的進行操作,重點處理刀刃和刀柄,以及嘗試使用新型材質,并未對針刀的內在結構進行改進。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剪刀頭針刀,對現有針刀進行改良,將針刀的刀柄中取兩點為杠桿的支撐點即剪刀的支點,將兩部分的針刀進行組裝,將針刀兩片通過刀柄的中點結合起來,并且將套筒也分成兩部分,類似于剪刀,通過套筒的分離運動來使針刀的刀頭在肌肉內可以進行分割,只用通過小針刀在支點作用下的水平面上的分開切割剝離,免去了通過手腕的運動帶動針刀運動,防止操作幅度過大引起的肌肉軟組織的過度損傷。
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可以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剪刀頭針刀,它包括把持部、阻力臂、軸承、動力臂和針刀,所述把持部與阻力臂的一端固定連接,阻力臂的另一端通過軸承連接動力臂,所述動力臂的另一端連接針刀。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阻力臂和動力臂的長度比為1∶2。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剪刀頭針刀還包括一套筒,所述套筒的直徑大小為2.4毫米。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針刀的長度范圍為50-130毫米。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軸承的長度為3毫米,其內部齒輪的直徑為0.8毫米。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無需大范圍旋轉小針刀即可對一個定點進行加壓刺入,通過針刀的設計來達到較快的切割肌纖維,橫向縱向皆可,只用針刀在垂直面上操作即可達到肌纖維深處的切割。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剪刀頭針刀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剪刀頭針刀配合套筒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軸承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剪刀頭針刀,它包括把持部100、阻力臂200、軸承300、動力臂400和針刀500,所述把持部與阻力臂的一端固定連接,阻力臂的另一端通過軸承連接動力臂,所述動力臂的另一端連接針刀。所述剪刀頭針刀還包括一套筒600,所述套筒的直徑大小為2.4毫米。
改良型針刀其刀口線的直徑在2.5毫米,其刀口的實際直徑為一邊0.6毫米,中間空間為1.3毫米,在針刀的外圍套上的金屬管具為針刀的套筒,其目的是讓針刀的操作有更加穩定的外部支撐,其直徑大小為2.4毫米,使得針刀能在套筒的固定下起到美觀和穩定的作用。
針刀通過刀身上的兩個軸承轉動,帶動下面針刀的切割分離運動,我們的手柄設計成剪刀柄樣模式,為的是使針刀能夠更好的操作,減少針刀使用時的不便。
剪刀型針刀設計的內部為軸承杠桿,內部杠桿動力臂與阻力臂的比例為2∶1,雖然這樣的設計使得操作者將使用更大的壓力進行操作,但是為了安全起見,這樣設計是為了防止針刀在體內斷裂。針刀的刀口角度設計為30°角,小角度能夠讓針刀在操作時有更大的空間,而且也限制了其過度偏大,損傷組織。動力臂分成兩部分每部分的長度相等為20毫米,每個軸承的長度為3毫米,這樣要求軸承里的齒輪的直徑為0.8毫米。
針刀本身材質可以通過機械液壓制成,重點在于針刀的齒輪軸承的扭動,通過兩部分的傳接達到將垂直的用力轉變成針刀下部份的分離切割。針刀的材料使用的是鋁合金(JIS6061),它的材質輕并且材質柔韌性好,可以防止小針刀在體內折斷的風險。針刀針身長于50毫米~130毫米的長度,以適合人體的不同部位、胖瘦和不同的治療深度,刀刃部分則研磨成1毫米,刀刃斜度長10毫米之刀口,并采用無菌包裝的方式,研制后之小針刀將嘗試用在人體臨床試驗上上。一次性針刀刀頭應以GB1220中規定的3Cr13制成,柄部應以YY0242-1996的聚丙烯,對人體無毒副作用的其它高分子塑料材料或ABS塑料制成。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徐超,未經徐超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60915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