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液冷源冷卻液循環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599885.8 | 申請日: | 2012-11-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918640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5-01 |
| 發明(設計)人: | 高福學;張勇;金從卓;許永峰;趙貝 | 申請(專利權)人: | 合肥天鵝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5K7/20 | 分類號: | H05K7/20 |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專利事務所 34115 | 代理人: | 金凱 |
| 地址: | 230051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液冷源 冷卻液 循環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子設備的散熱領域,具體是一種液冷源冷卻液循環系統。
背景技術
液冷源是為大功率電子設備提供循環冷卻液的系統,它的可靠工作對于大功率電子設備的正常散熱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減小電子設備冷卻液流經管路的體積和重量,一般采用微通道的形式,因此一般對液冷源的供液壓力要求很高。
現有的液冷源冷卻液系統的工作流程是貯液箱—>供液泵—>換熱器—>過濾器—>供液管路閥門—>電子設備—>回液管路閥門,最后回到貯液箱,如此循環實現對電子設備的冷卻。以上冷卻液循環流程的主要缺點供液泵在液冷源的位置較靠前而供液壓力又要求很高,這樣導致兩方面的問題:
1、供液泵后壓力較高,液冷源內冷卻液夾雜的微型氣泡不易脫出,導致冷卻液與電子設備的熱交換不充分,造成電子設備溫度超標;
2、供液泵后面的換熱器及供液管上設置的各種傳感器裝置均處于壓力較高的狀態,易造成冷卻液的泄露及安裝在管路上附屬裝置的故障。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液冷源冷卻液循環系統,可解決上述流程中導致的問題,既可將溶液內的氣體有效脫出,解決冷卻液與電子設備的熱交換不充分的問題,又降低了換熱器及供液管路的泄露率及安裝在管路上附屬裝置的故障率。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液冷源冷卻液循環系統,包括有貯液箱、換熱器、供液泵、過濾器、供液管路閥門和回液管路閥門,所述的貯液箱、換熱器、供液泵、過濾器、供液管路閥門和回液管路閥門依次循環連接。
所述的貯液箱選用閉式承壓水箱。
所述的貯液箱上連接有膨脹水箱。
所述的貯液箱上設置有第一排氣閥。
所述的換熱器和供液泵的連接管路上設置有第二排氣閥。
(1)、本實用新型將供液泵后移至換熱器和過濾器之間,降低了換熱器內部冷卻液的壓力有利于冷卻液內部微型氣泡的脫除,同時降低了泄漏率和一些安裝在管路上的附屬裝置的故障率;
(2)、本實用新型的貯液箱為閉式承壓水箱,并且加入一個膨脹水箱為系統提供一定壓力,即可使冷卻液能通過換熱器順利進入供液泵;
(3)、本實用新型設置的排氣閥為貯液箱內部排氣,解決吸熱后的冷卻液進入貯液箱后使貯液箱內部壓力變大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液冷源冷卻液循環系統,包括有依次循環連接的閉式承壓水箱1、換熱器2、供液泵3、過濾器4、供液管路閥門5和回液管路閥門7,貯液箱上設置有第一排氣閥8并連接有膨脹水箱9,換熱器2和供液泵3的連接管路上設置有第二排氣閥10。
本實用新型的使用原理:
將電子設備6連接于供液管路閥門5和回液管路閥門7之間,吸收電子設備6熱量后溫度升高的冷卻液經過回液管路閥門7后通過回液管路進入閉式承壓水箱1,并通過第一排氣閥8進行自動排氣,同時膨脹水箱9可以為閉式承壓水箱1提供一定的壓力,該壓力可使閉式承壓水箱1內的冷卻液順利進入換熱器2進行冷卻降溫,并通過第二排氣閥10進行排氣,降溫排氣后的冷卻液在壓力的作用下進入供液泵3,并在供液泵3的泵送作用下送入過濾器4進行過濾凈化,最后通過供液管路閥門5送入電子設備6,吸收電子設備6熱量后通過回液管路閥門7回到閉式承壓水箱1完成循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合肥天鵝制冷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合肥天鵝制冷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599885.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眼科手術恢復的護眼罩
- 下一篇:連接焊盤與通孔的拉鈕式結構





